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16日訊5月16日,省衛生健康委召開第11場“魯醫健康說”健康知識發布會,本次發布的主題是家庭醫生簽約服務。2025年5月19日是第15個“世界家庭醫生日”,今年的宣傳主題為“簽約有感,健康可及”,圍繞年度重點工作,國家衛生健康委提出三個副主題,分別是:科學控體重,健康有“醫”靠;一老一小同關愛,家醫護航暖萬家;家醫與您攜手,共筑心理韌性。本次發布會主要介紹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有關內容,并請家庭醫生科普重點人群健康管理知識,引導全社會主動關注個人健康,提升健康水平。
省健康科普專家庫成員,省婦幼保健院孕產保健部主任醫師連巖在發布會上介紹,懷孕是個特殊階段,隨著孕周增大,孕婦的體重會呈現生理性增加,增加的體重既來自胎兒及胎兒附屬物(胎盤、羊水),也來自母體脂肪堆積。孕期基礎代謝率提高,加上激素刺激,容易出現饑餓感和對高熱量食物的渴望,部分孕婦存在過度的“進補”,都會導致熱量攝入遠超實際需求,而日常活動量減少,會導致熱量消耗降低。使得孕期體重增加過多,孕前就已經超重或肥胖的女性可能更顯著。
孕前超重、肥胖及孕期體重過度增加會增加孕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血栓栓塞性疾病、巨大兒、肩難產、產后出血、產后抑郁等不良母嬰結局的風險,而在妊娠期進行有效的體重管理則能降低相應風險。
孕期合理增重的建議是根據孕前體質指數(BMI)確定的。14周之前體重不需要增長,從14周開始,正常體重(BMI 18.5-24.9)孕婦每周增重0.37kg,也就是整個孕期體重增長11-16kg;超重(BMI≥25)的孕婦每周增重0.3kg,整個孕期體重增長7-11kg;肥胖(BMI≥30)的孕婦每周增重0.22kg,整個孕期體重增長5-9kg就足夠了。孕期體重如何科學管理?首先,每周要測量一次體重,記錄增重曲線。通過體重測量及時調整飲食。孕期飲食,建議選擇低生糖指數、低脂、優質蛋白食物;補充葉酸,常吃含鐵豐富的食物,選用碘鹽;孕早期反應重,可少量多餐;孕中晚期適量增加蛋、奶、魚、禽、瘦肉等優質蛋白質攝入。
再就是孕婦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和以往的運動習慣,循序漸進地運動。由小運動量開始,逐漸達到30 分鐘/天的中等強度。不建議每天運動太長時間,超過90分鐘不僅不會帶來更多益處,還可能有低血糖或高血糖的風險。孕期運動形式推薦以下幾種:走路,游泳,孕婦體操。運動中不要做長時間的仰臥位的運動,避免增大的子宮壓迫下腔靜脈,引起仰臥位低血壓。
還有心理調節也很重要,要接受身體變化,避免因焦慮引發暴飲暴食。
對于產后延續管理,母乳喂養的產婦,每日可以額外消耗500千卡,有利于自然減重。產后6周經醫生評估后,循序漸進恢復運動,從盆底肌訓練逐步過渡到有氧+力量訓練。
閃電新聞記者 王家才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