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退出印尼可能只是緩兵之計,借此醞釀更大計劃。
起點鋰電獲悉,LG聯合通用汽車近日宣布共同研發出一種新型富錳鋰電化學配方,這種新材料具備更低的成本(與磷酸鐵鋰電池相當)和更輕的重量,能量密度比性能最優鐵鋰電池還高出約33%。
根據規劃,雙方將在明年研發出搭載該材料的方形電池,用于電動皮卡和大型SUV車型,新的電池融合了三元與磷酸鐵鋰兩種技術優勢,讓車輛續航達到約644公里。
從材料價格上說,該電池成本低說得通,因為錳材料價格比鎳材料和鈷材料要便宜,大幅增加錳比例,提升性能還降低成本,或許也是一種趨勢。
通用汽車電池業務副總裁Kurt Kelty表示,通用在該項技術上并不是新手,已持續研究超過十年,預計今年會在實驗室中完成等效耐久性測試。
該電池的封裝形式采用方殼形狀,外觀類似于比亞迪的刀片電池,顯然研發雙方發現了該結構可在電池模組封裝方面帶來性能提升,以大尺寸車型為例,如果想搭載該電池,最大容量的電池組僅需6個模組,每個模組內含36個電芯,可顯著減輕車身重量。
01
加料電池有多“錳”
各種信息表明,富鋰錳基電池前景正逐漸明朗,可能最初會以三元軟包電池和鐵鋰方形電池的補充角色出現,未來會有愈發重要的作用。
目前已知富鋰錳基電池可能會出現顯著的容量衰減,這意味著汽車續航里程降低和熱穩定性下降。
錳鋰電池顧名思義,是在鐵鋰基礎上摻雜錳元素,經過有效調整錳鐵比后,提高材料電壓平臺,目前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已達到天花板,但加入錳之后,能量密度直接躍升一大截,一定程度上可突破瓶頸,也是諸多不用三元材料企業的新選擇。
磷酸錳鐵鋰只需要在材料部分進行改變,生產線不變,產品柔性切換余地較大,也有利于企業降本。
目前磷酸錳鐵鋰電池還處于多元材料混摻階段,因為其痛點還有工藝選擇、生產過程中的參數控制、碳包覆/納米化/離子摻雜等改性技術的熟練使用,所以需要上游材料廠進行更精密的技術攻關。
不過,未來該材料可與磷酸鐵鋰和三元材料進行優勢互補,并且與其他材料摻雜形成復合材料也是不錯的選擇,最重要的一點還是成本優勢,如果能取代三元材料,那么對于產業鏈來說將是一次變革。
02
LG新能源在“下大棋”
其實,LG正在改變戰略,從產品到市場布局上均是。
今年Q1,LG新能源營收6.3萬億韓元,同比增長2.2%,利潤3750億韓元,扭虧為盈,主要原因系通過成本控制、北美產能優化及新市場開拓實現盈利。
具體來看,為了調整配置,LG暫停亞利桑那州項目建設,利用密歇根州現有產能提前啟動磷酸鐵鋰電池生產,提升設備利用率減少閑置風險。
還有就是多元化布局,例如用46大圓柱電池打入整車供應鏈,與通用、Stellantis和現代汽車的合資工廠持續擴產等,還贏得波蘭國家能源集團儲能訂單,以及太陽能電動車、海上風電、人形機器人電池訂單等。
并且,韓國電池企業正在全力押注鐵鋰電池。
早在2023年9月三星SDI就在德國慕尼黑車展展示其磷酸錳鐵鋰電池產品,亦有消息稱在其蔚山工廠建設首條鐵鋰電池產線。
LG新能源與SK On也都確定布局鐵鋰電池,此前LG并不看好鐵鋰技術路線,結果去年被打臉,宣布獲得首筆磷酸鐵鋰電池大單,還與龍蟠科技子公司常州鋰源簽訂協議,鎖定用于生產磷酸鐵鋰電池的原材料,今年還引入了前捷威動力的核心團隊,意圖補強其在磷酸鐵鋰電池領域的短板。
由此可推斷,LG新能源放棄東南亞項目,為的是空出手來發力更大市場,當年韓國電池企業市場份額被嚴重擠壓,LG也需要從多方面改革,力求在競爭中突圍。
作 者:宋博文
聲 明:本文由起點原創,版權歸屬起點研究,如需轉載聯系小編(微信:qd-Lib1222)!
01
02
03
0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