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倆在餐館就餐時,菜上了一小時竟未動筷,一直拿著手機“玩”,餐館老板察覺異常選擇報警……5月15日,紅星新聞記者從廣元利州警方獲悉,原來女兒因賣游戲賬號被騙,母親銀行賬戶已被轉走6萬余元。幸好餐館老板及時報警,警方介入,成功保住了賬戶上剩余的30余萬元。
▲民警及時趕到勸阻
5月15日,餐館老板羅先生向紅星新聞回憶,事發時間是4月21日中午,一對母女到他的餐館就餐,點了兩三個菜。由于正是就餐高峰,他也沒有特別注意母女倆。
羅先生介紹,后來,服務員告訴他,這對母女很奇怪,點餐上菜了一個小時,但一直沒有動筷子。隨后,羅先生來到母女坐的卡座,發現兩人一人拿一個手機,正在說著銀行賬戶、驗證碼等內容。“我一看就知道她們遭遇了電信詐騙,于是直接喊她們不要聽對方的話,更不要說自己的賬戶等,但是她們不聽我的。”
隨后,羅先生離開卡座,但還是覺得不對,很快又再次返回進行勸阻。“我還說我幫你們報警,但她們仍然相信對方,也不要我報警。”羅先生說,他只得再次退出,就直接到旁邊撥打了110報警。
廣元利州區公安分局南河派出所民警告訴紅星新聞,接警后,民輔警立即趕赴現場,發現母女倆正使用手機開啟屏幕共享,按照語音電話提示,一一展示微信、支付寶、銀行App等平臺賬號、余額、短信驗證碼等,接受所謂的“中介”進行“退款”操作。民輔警見狀當即勸阻其掛斷電話、停止操作。在民輔警耐心細致的宣講下,母女倆意識到陷入電詐騙局,并道出了實情。
原來女兒張某在網上出售游戲賬號時,一“買家”以保障交易安全為由向其介紹了一位“中介”。該“中介”謊稱交易需驗資,誘導張某先后在某線上平臺進行訂單支付、充值等操作支付3199元。次日,“中介”聲稱可退回支付款項,但以張某微信收款碼無法接受“退款”為由,再次誘導其進行手機屏幕共享,提供可用于“收款”的銀行賬戶。
“張某向對方提供母親王某的銀行賬戶期間,被餐館老板發現并報警。”民警介紹,經民輔警查看,王某名下的銀行賬戶已被他人以轉賬、消費等方式轉走19筆6萬余元錢款,剩下的30余萬元余額有極高風險被轉出。
隨即,民輔警立即將情況上報至廣元市反詐中心啟動止付程序,聯合銀行第一時間對資金流進行查詢、止付、凍結,最終成功保住了30余萬元。
紅星新聞記者 湯小均
編輯 張莉 責編 馮玲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