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在廣元市昭化區元壩鎮揀銀巖村,護林員呂有揀正如往常一樣,對轄區內的林地開展護林巡查工作。
“現在大家都認識到了森林防火的重要性,攜帶火種和易燃易爆物品進入林區的人越來越少。”呂有揀說,“我們護林員還會不定期參加業務培訓,不斷提升履職能力。在工作中,我們一定會以專業的知識和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森林保護工作中。”
“完善網格化管護體系,開展護林員能力提升”是林長制工作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廣元市昭化區以林長制為抓手,通過筑牢根基、科技賦能、機制創新三措施,進一步提升護林員隊伍“基本素質、知識運用、協作聯動”巡護能力,確保森林資源安全。
為不斷強化護林員隊伍建設,昭化區始終堅持“嚴格選拔+動態管理”構建專業化隊伍,優先選拔錄用熟悉地形、責任心強、有一定文化的本地脫貧戶,確保“人選對”“且好用”;并采取“理論+實戰”雙輪驅動模式,上崗前開展古樹名木保護、森林防火等專題業務培訓,工作中實時推送林業政策、技術指南,確保知識更新“不掉線”。
同時,昭化區還依托全國防災減災日等關鍵節點,組織模擬火情撲救、違法現場處置等實戰演練,讓護林員在“真場景”中練就“硬本領”。
科技賦能提效率。在昭化區各鎮村,熟練運用“監測即報護林員”APP、無人機等設施設備已經成為護林員的必備技能。
“APP 實現了巡護軌跡可追溯、問題上報即時化,大幅提高了巡護效率。” 呂有揀告訴筆者,通過操作無人機開展高空巡查,結合進山口人車智能抓拍視頻監控,團隊構建了“空天地” 一體化監測網絡,大幅提升了林區煙火事件、損毀林地行為的發現率;同時,積極參與病蟲害 “飛防、煙防” 作業,有效預防和減少了責任區災害發生。
技術的加持不僅減輕了護林員的工作強度,更讓隱患無所遁形,森林火情、森林病蟲危害等預警響應時間大大縮短,林業違法案件發生率持續下降。
創新機制求實效。昭化區還通過“網格化責任田”制度,將全區林地劃分為若干責任區,明確護林員“包片到人”,不斷激發護林員工作主動性;充分發揮護林員“林業宣傳員”作用,開展跨界聯合巡護,形成“護林員帶頭、群眾響應參與”的共治格局,全民護林意識顯著提升,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生態紅利反哺鄉村振興。如今,昭化區林下經濟、生態旅游蓬勃發展,人民群眾人均年收入持續增長,綠色幸福指數明顯提升。(鄒星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