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據新華社報道,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5月10日在社交媒體上說,巴基斯坦和印度同意立即停火。同日,印度外交秘書唐勇勝宣布,印度同巴基斯坦達成停火協議。
莫迪(資料圖)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報道中用“出人意料”來形容特朗普的“邀功”行為。報道稱,就在5月8日,美國副總統萬斯還在接受采訪時稱,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沖突“從根本上來說不關美國的事”。萬斯稱,“我們能做的就是鼓勵它們緩和局勢,但我們不會卷入一場從根本上說與我們不相關的戰爭。談及“美國為何介入”,CNN報道稱,美方態度轉變表明,“美國及整個國際社會對兩個核大國之間不斷升級的沖突感到擔憂。”此前,有報道說巴基斯坦正在考慮動用核武器,但巴基斯坦國防部長阿西夫5月10日對此予以否認。
但讓特朗普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莫迪居然絲毫不給他面子,印度政府直接表示:印巴兩國停火與美國無關,雖然莫迪政府的這種態度令許多國家的媒體都感到大跌眼鏡,但是從特朗普政府在本次印巴沖突中的所作所為來看,莫迪對特朗普心生怨氣似乎也并不過分。在這一輪印巴沖突開始之前,莫迪就和身為美國副總統的萬斯展開了會談,有媒體透露:萬斯印度之行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讓印度政府向美國購買更多的武器。
莫迪(資料圖)
面對空戰的失利,莫迪政府顯然咽不下這口氣。他們不僅沒有及時收手,反而變本加厲地加大了襲擊力度。海軍對巴基斯坦境內多個目標發動了導彈襲擊,這還沒完,5月10日凌晨,印度更是發射大批導彈,襲擊了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附近的基地。一時間,印巴局勢急劇升級,仿佛戰爭的火藥桶即將爆炸。就在形勢愈發緊張之時,巴基斯坦發起了全面反擊,代號“銅墻鐵壁”的軍事行動讓印度措手不及。巴基斯坦戰機強勢進入印度領空,摧毀了印度境內的一處“布拉莫斯”導彈儲存設施,還再次擊落了印軍一架“陣風”戰斗機,并當場生擒飛行員。
特朗普的公開聲明中特別強調,參議員魯比奧在停火前與巴基斯坦陸軍參謀長穆尼爾進行了通話。這種細節披露被外界視為刻意突出美國在事件中的存在感。印度外交部發言人巴格奇當天明確表示:“印巴雙方通過既有溝通機制自行達成協議,不存在任何外部調解力量。但當3月中旬沖突升級為邊境炮戰后,美方態度驟變。特朗普3月18日在佛羅里達的競選集會上公開指責印度“在克什米爾制造人道主義災難”,用詞激烈程度超過對巴基斯坦的批評。
更令印度軍方不滿的是,五角大樓拒絕了印方提出的緊急補充155毫米炮彈的請求,這與美國對烏克蘭的軍援形成鮮明對比。
莫迪(資料圖)
從軍事外交的角度來看,特朗普這一行為無疑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政治秀”。在國際事務中,印巴沖突由來已久,克什米爾地區更是雙方矛盾的焦點,多年來沖突不斷,局勢錯綜復雜。美國此時跳出來宣稱促成停火,其真實動機值得深究。一方面,特朗普或許想借此在國際舞臺上展現美國的“領導力”和“影響力”,塑造美國作為“世界和平守護者”的形象,為其政治生涯增添光彩。另一方面,貿易手段向來是美國在國際事務中常用的“大棒”,特朗普試圖通過將貿易與停火掛鉤,進一步強化美國在經濟領域對印巴兩國的控制,為美國企業爭取更多的利益。
印巴停火這場大戲,暴露出國際政治的復雜真相:大國博弈中,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美國想當“世界警察”卻屢屢翻車,中國堅持中立反而贏得信任。說到底,和平從來不是靠某個國家“施舍”的功勞,而是沖突雙方的選擇,以及國際社會的共同推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