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只有化妝品、奢侈品有假貨?其實水果市場的 “套路” 也很深!央視曾揭露過一系列 “水果騙局”—— 不良商家通過改名、加工、編造故事等手段,把殘次果、滯銷品包裝成 “網紅水果” 高價售賣。今天就來扒一扒這 5 種典型的 “假水果”,看看你有沒有踩過坑!
一、水果西蘭花
一種名為 “水果西蘭花” 的商品售價高達普通西蘭花的 3 倍,宣稱 “膳食纖維含量頂 15 根香蕉”。然而,它的真實身份不過是大西蘭花掰下的側枝或未成熟的小顆,本是菜農淘汰的殘次品。
更夸張的是,部分商家為了吸引眼球,甚至用食品級染色劑將其染成淡紫色,配上 “花青素爆棚” 的標簽,搖身一變成為 “即食水果”。實際上,這種 “水果” 的營養價值與普通西蘭花并無差異,所謂的 “高纖維” 不過是營銷噱頭。
二、網紅爆炸桃
“爆漿多汁”“丑桃爆甜”—— 這些誘人的宣傳背后,是商家精心設計的騙局。所謂 “爆炸桃”,實則是冬桃因澆水不當或雨水過多導致果皮開裂的殘次果。這類桃子在果園收購時本是無人問津的次品,裂口處極易滋生黃曲霉菌(毒性是砒霜的 68 倍),商家通過精美包裝和 “天然爆漿” 的故事,將其價格炒到普通桃子的 3 倍以上,甚至宣稱 “越裂越甜”,讓消費者心甘情愿為 “智商稅” 買單。
三、野生獼猴桃
在各大景區,常能看到商販叫賣 “深山野生獼猴桃”,聲稱 “無農藥、純天然”,售價是普通獼猴桃的 2 倍。然而,林業專家指出,真正的野生獼猴桃生長在海拔 1500 米以上的險峻山區,產量極低且采摘困難,偶爾會有人少量采摘,供給家人朋友吃。
市面上售賣 99% 的 “野生獼猴桃” 都是種植基地的次果。這些小獼猴桃因光照不足、營養缺乏而發育不良,口感酸澀,還可能攜帶蟲卵或細菌超標。商家利用消費者對 “野生” 概念的信任,將殘次品包裝成 “深山珍品”,實則是對生態和健康的雙重欺騙。
四、辣椒芒
果核細如牙簽、果肉飽滿 —— 辣椒芒的宣傳語讓不少人誤以為發現了新品種。但真相令人大跌眼鏡:它不過是貴妃芒果樹上因光照不足、生長環境差導致的畸形果。這種芒果本應被淘汰,卻被商家修剪果蒂、編造 “稀有品種” 的故事,售價炒到 30 元 / 斤,是普通芒果的 5 倍。所謂 “核細如牙簽” 不過是發育不全的結果。更諷刺的是,部分商家為了讓果核更小,甚至提前采摘未成熟的芒果,導致口感酸澀難咽。
五、藏烏梨
外表烏黑、宣稱 “西藏高原富硒黑梨” 的藏烏梨,曾在市場上掀起一陣熱潮,西藏當地從未種植過這種品種,所謂 “高原特產” 純屬虛構。實驗表明,普通梨經過高溫烤制后表皮會碳化變黑,商家正是利用這一手段偽造 “高原曬黑” 的假象。高溫處理會破壞維生素 C,果肉在加工后極易腐敗,購買后不到 10 天就可能變質。所謂 “富硒”“抗氧化” 功效,全是商家編造的謊言。
水果的本質是營養與新鮮,而非 “網紅濾鏡” 下的虛假噱頭。央視的曝光不僅是對商家的警示,更是對消費者的提醒:別讓獵奇心理和虛假宣傳掏空錢包,守護健康從擦亮眼睛開始。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每日更新社會新聞,分享市井生活和美食,關注我,不迷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