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剛下飛機,沙特就送上1420億美元軍購大單,英偉達狂賣1.8萬枚AI芯片,可轉頭沙特又和中國簽下40億綠色技術協議。美國想用武器和芯片綁死中東,中國卻用稀土和無人機破局,這場大國博弈,沙特真的會選邊站嗎?
特朗普這次中東之行,明擺著是一場精心設計的“商業路演”目的在明顯不過,就是鞏固自己在中東的霸權。
沙特也給足了特朗普面子,不僅派出戰機伴飛歡迎,更直接甩出6000億美元投資計劃,其中1420億美元用于采購美國愛國者防空系統、F-35戰機升級和太空能力建設。
卡塔爾緊隨其后,豪擲20億美元買下MQ-9“死神”無人機,美國MQ-9“死神”無人機世界有名,它能執行遠程刺殺的裝備,但在中東,MQ-9“死神”無人機的神話早已經被胡塞武裝給輕松擊碎了。
所以中東“土豪”一擲千金買這么多的武器,不是因為美國用“安全焦慮”控制盟友的老套路得逞了,而是因為所謂的“大國政治”。
更戲劇性的是,就在特朗普為軍火訂單沾沾自喜時,沙特和中國企業簽署了40億美元合作協議,覆蓋光伏、智能農業等綠色技術領域。
這種左右逢源的姿態,讓美國“獨家盟友”的幻想徹底破滅。
特朗普的算盤打得響亮。他解除沙特獲取英偉達AI芯片的限制,表面是技術松綁,實則是想在中東筑起對華技術圍墻。1.8萬枚先進芯片的訂單,綁定的是沙特未來人工智能和數據中心建設的話語權。
但沙特顯然不吃這套,去年中國“翼龍”無人機已占中東市場70%,華為正參與沙特5G智慧城市項目,甚至沙特主權財富基金還投資了中國蔚來汽車。
這種“軍事靠美、經濟向東”的雙軌策略,讓美國芯片誘惑的效力大打折扣。更諷刺的是,美國雖然拿到了沙特的軍售大單,但中東同樣對中國的武器非常感興趣。重要的是,美國的軍購訂單還能接多少?在被中國稀土“卡脖子”之后,美國的戰機恐怕很快就造不出來了,這一點,精明的中東比誰都清楚。
美國賣MQ-9無人機,中國就推出“翼龍-3”提供更廉價解決方案;英偉達芯片剛進入沙特,阿里云就拿下中東最大數據中心訂單。
在稀土戰場,中國管控措施直接戳中美國軍工和新能源產業的軟肋,洛克希德·馬丁造一架F-35需要417公斤稀土,特斯拉電機依賴釹鐵硼永磁體。
中國對美國的降維打擊,已經讓美國陷入被動。中國能夠提供從無人機到光伏的全產業鏈,而美國只會賣武器,所以,中東的選擇根本不需要任何猶豫。
說到底,中東國家夠清醒。美國那套逼著人站隊的心境,早已經不管用了。
阿聯酋正在試點用數字貨幣結算石油貿易,沙特“2030愿景”將氫能和光伏作為新經濟支柱,這些動作都在動搖石油美元體系的根基。
特朗普想復刻1974年“軍火換石油”的經典操作,但時代早已變了,中國稀土冶煉技術壟斷全球90%產能,近期打擊走私專項行動更釋放明確信號,想用芯片換稀土?沒門!
而美國通脹高企、國債危機的困境,讓美國依靠中東來輸血的計劃顯得急功近利。沙特王儲用軍購安撫美國,又用中國技術推進產業轉型,甚至在上合組織峰會上與普京討論能源合作。這種多極外交,讓美國“非友即敵”的霸權敘事徹底失效。
歷史總是驚人地輪回。
50年前美國用石油美元綁定中東,今天卻因頁巖油革命自斷盟友能源依賴;過去軍售是控制地區的王牌,如今中國用基建和數字絲綢之路打開新市場。
特朗普的6000億美元大單看似風光,但沙特和中國合作的40億美元訂單,就像一記耳光,打在美國臉上。
這場較量中,中國的破局之道很清晰,用稀土反制卡脖子,用技術標準爭奪未來,用多邊合作瓦解霸權,而像沙特這樣富得流油的中東國家,自然不愿做大國博弈的犧牲品,更不愿意選邊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