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動您!
(景崗山近照)
景崗山是著名的歌手、影視演員,因演唱《我的眼里只有你》《寂寞是因為思念誰》《我是不是還能愛你》《我知道你在等著我》等膾炙人口的歌曲,上世紀90年代在歌壇紅極一時。
身高1.80米的景崗山玉樹臨風,長相帥氣,是影視劇導演、制片人眼里的寵兒,在影視劇表演領域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他先后出演了《浴血紅馬車》《新水滸傳》《新西游記》《漁旗》《說好不流淚》《女生宿舍》等130余部影視劇,數量遠遠超過很多科班出身的專業影視演員。
景崗山的父親、母親、哥哥都是名人,同樣有著不為人知的精彩人生……
父親景慕逵:著名導演,特殊年代沒受沖擊有原因
(山美水美,人杰地靈,今日南宅科村)
景崗山的父親名叫景慕逵,1930年11月出生于山東歷城彩石鄉南宅科村。
景慕逵上面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哥哥叫景慕達,姐姐叫景慕蓮,他下面還有個弟弟叫景慕逞。
景慕逵的父親景琳生于1907年,畢業于山東章丘縣乙種農業學校,后又在省立蠶業講習所進修,試圖走實業救國、教育救國的道路。
景慕達
景慕達、景慕蓮早年參加革命,哥哥解放后擔任農業機械部副部長。1994年8月9日,景慕達因病在北京逝世。妻子王夢林根據丈夫的遺愿,將家中5萬元積蓄捐給了山東老家南宅科村小學。
景慕逵在哥哥姐姐的影響下,于1944年10月穿上軍裝參加革命,被分配在山東泰安軍分區當宣傳隊員。他長相帥氣,小小年紀就在《血淚仇》《兩種作風》《張得寶歸隊》等話劇中擔任主要角色。
1948年濟南解放后,景慕逵所在的宣傳隊被編入魯中南總隊文工團。淮海戰役期間,景慕逵調入35軍文工團,參加了解放南京的戰斗。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35軍合并到華東海軍,由張愛萍司令員領導。在華東海軍文工團工作期間,景慕逵認識了著名歌劇演員張燕影,兩人確定了戀愛關系。
1951年,景慕逵創作的獨幕話劇《打靶》獲得巨大成功,他為此榮立三等功。
1953年,景慕逵與張燕影一同被調到北京的海政文工團工作。同年,兩人在北京組建家庭。
1954年,景慕逵被調到八一電影制片廠演員劇團,參演過《怒海輕騎》《黑山阻擊戰》兩部影片。
(景慕逵劇照)
他在《怒海輕騎》中飾演的偵查參謀董樹銘,在《黑山阻擊戰》中飾演的作戰處長,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八一廠演員劇團人才濟濟,景慕逵沒有系統學過表演,拍戲的機會不多。1958年,他開始改行做副導演。
1961年,歌劇《紅珊瑚》拍成電影,景慕逵在劇組擔任副導演。
1966年特殊年代來臨,八一廠很多導演、演員遭受沖擊,被剝奪了工作的權利,有的被關進牛棚,有的被下放到農村勞動。而景慕逵卻沒有受到任何沖擊,這主要源于3個方面:
景慕逵(中)在給演員說戲
一、景慕逵出身農民家庭,根正苗紅,從小跟著哥哥參加革命。
二、景慕逵性格好,脾氣好,人緣好,在單位沒有得罪任何人。他說話、做事顧及別人的感受,身上挑不出毛病。
三、當時八一廠有多個派系,彼此矛盾重重,你整我,我整你。景慕逵沒有參加任何派系,離他們遠遠的。
他兩耳不聞窗外事,只是埋頭鉆研業務。上世紀70年代,八一廠為了保護老藝術家,邀請一些老導演來廠里導戲,景慕逵在《平原作戰》《野火春風斗古城》《奇襲》等20多部影片中擔任副導演。
著名導演、編劇嚴寄洲(1917年8月-2018年6月21日)
他聰明好學,外形俊朗,又有靈氣,得到了崔嵬、嚴寄洲等導演的欣賞,他們經常在八一廠領導面前說景慕逵的好話。
1975年,景慕逵與李文虎聯合執導了歌舞電影《沂蒙頌》,引起巨大的反響。
同年,景慕逵獨立執導影片《南海風云》,他大膽啟用唐國強、劉曉慶等新人,影片公映后頗受歡迎。
此后,景慕逵在導演路上走得順風順水。從1977年起,景慕逵又先后執導了《十月的勝利》《崢嶸歲月》《花枝俏》《天山行》《駱駝草》《索倫河谷的槍聲》《巍巍昆侖》《大決戰1、2、3》,成為享譽全國的著名導演。
1992年,景慕逵因執導《大決戰2:淮海戰役》,榮獲第1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
晚年的景慕逵片約不斷,可因為身體原因,妻子和兩個兒子不允許他導太多的戲。
他執導完江蘇電視臺與南京軍區電視藝術中心合拍的10集電視劇《豫東之戰》后,就沒有再出去工作了。
晚年的景慕逵血壓、血糖偏高,2020年11月27日,景慕逵因臟器衰竭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景慕逵與哥哥景慕達的骨灰都葬在山東老家。
景慕逵(1931年-2020年)
景慕逵的堂弟敬慕遠接受采訪時說:堂哥景慕逵對家鄉有著很深的感情,最愛吃家鄉的小米、地瓜,自己經常去北京給堂哥送這些家鄉的土特產。
景慕逵生前每年清明都要回老家,為父母和哥哥掃墓。
母親張燕影:著名歌唱家,主演《紅珊瑚》成名
(景崗山與父母和哥哥)
景崗山的母親張燕影是海政文工團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她祖籍山東博興,1931年出生于濟南,共有兄弟姐妹5人。
張燕影的父親張恩林留學法國,回國后在濟南上班。1937年,日軍侵略濟南,張恩林去魯東參加抗日。
日寇在漢奸的指引下到處抓張恩林的家屬,張燕影的母親帶著5個孩子逃離濟南,去丈夫的農村老家避難。
張燕影的爺爺是山東博興縣賈臺張小學校長,張燕影在這里讀小學。1939年,日本鬼子來到了博興,母親又帶著張燕影等5個孩子偷偷回到濟南,一家人隱姓埋名。
張燕影長相漂亮,天生一副好嗓子,她1947年參加革命,被分配到解放軍魯中軍區宣傳隊。
1949年,張燕影隨部隊進入剛剛解放的南京,因主演話劇《白毛女》《三世仇》轟動了南京城。
1953年,張燕影調入北京的海政文工團擔任獨唱演員。同年,她與同事景慕逵結婚。
上世紀50年代,張燕影演唱了《王大媽要和平》《我的丈夫是英雄》《蘭花花》等多首膾炙人口的歌曲。
1955年,張燕影生完大兒子剛滿月,就進入中央音樂學院深造,在學校想孩子時她經常哭。
1961年,電影《紅珊瑚》在全國公映,張燕影因飾演反派——女海霸“七奶奶”紅遍全國。
1966年特殊年代來臨,張燕影沒有丈夫景慕逵的好運氣,她因為飾演“七奶奶”遭受沖擊。
她先是被批斗,后被下放到農村勞動,直到1974年才重新回到海政文工團擔任聲樂老師。著名歌手蘇小明就是張燕影帶的首批學生之一。
上世紀80年代,張燕影的事業進入第二個黃金期,先后為《天山行》《花枝俏》《索倫河谷的槍聲》等影片配唱主題歌。
張燕影與丈夫感情很好,夫妻倆互敬互諒,很少吵架。
晚年的張燕影與老伴住在北京密云農村,那里空氣清新,環境安靜。
(張燕影)
老伴離世后,張燕影依然與保姆住在密云,景崗山與哥哥經常去看望母親,給予她溫暖和孝心。
哥哥景春寒:主演過影片《雷鋒》,與田華的兒子是連襟
井岡山的哥哥名叫景春寒,1955年出生于北京,景崗山比哥哥小12歲。兄弟倆像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都是眉清目秀的帥哥。
由于父母工作忙,景春寒小時候在家里帶弟弟,他在家給弟弟做飯,晚上早早哄弟弟睡覺,幫父母減輕了很多負擔。
景春寒從小學習鋼琴,是一名文藝少年。1963年八一廠籌拍影片《雷鋒》,由董兆琪執導,他四處選小演員。
一個星期天,景慕逵用自行車載著兒子景春寒去八一廠拿運動鞋,恰巧被董兆琪看見了。他見景春寒眉眼俊朗,身形漂亮,邀請他去劇組試鏡。
(景春寒飾演的“周大慶”)
景春寒從小看過父母的演出,見過很多演藝界的名人,不怯場。董兆琪讓景春寒飾演一個片段后,將他留在劇組,讓他飾演與雷鋒一起讀書、種樹的少先隊員“周大慶”。
1965年,《雷鋒》在全國公映,景春寒引起了圈內外人的注意。景春寒的人生目標,就是像父母一樣當演員。
然而1966年特殊年代來臨,景春寒的命運被改變了。他的媽媽受到沖擊,景春寒受母親的牽連,沒有人敢找他拍戲。
1971年,景春寒中學畢業后,去北京一家工廠當工人。
景春寒(左)與兒時玩伴合影
工作之余,景春寒自學了手風琴。1978年,景春寒考入中央音樂學院。
畢業后他被分配到中央電視臺工作,他先是在音樂頻道從事編輯和行政管理,后被調到海外傳播中心當記者。
上世紀80年代初,景春寒是大陸首批訪問中國臺灣的17名記者之一,這在當時是一件很大的事。
等飛機時,景春寒站在旋梯上拍了一張照片,父親景慕逵將這張照片珍藏著,經常向人展示:這是我大兒子。
(景春寒與弟弟景崗山和父母合影)
景春寒身高1.91米,挺拔帥氣,是標準的大帥哥。他上大學、參加工作后,很多女孩主動追求他,其中有女演員、女歌手。
景春寒覺得自己是普通工作人員,目標是找一個普通女孩做妻子。
上世紀80年代初,景春寒結婚了,妻子也是普通人,在北京文化系統工作。婚后,夫妻倆生下了一個兒子。
景春寒與田華的二兒子楊雪培是連襟,兩人的妻子是親姐妹。
田華曾向人介紹:我的兒子與景慕逵的兒子是連襟,兩家來往頻繁。
田華與景慕逵是八一廠的同事,兩人因為這層關系,相處格外融洽。田華的二兒媳患有乳腺癌,術后一直在接受康復治療。
景春寒和妻子幫妻姐買過藥,還為她找過醫生。經過多年治療,對方病情穩定。
(景崗山的父母)
(景崗山全家福)
景崗山是著名歌手、影視演員,他的父親、母親、哥哥的人生也不平凡,一家人都從事文藝工作,是典型的文藝之家。
首發作品,抄襲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