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備受矚目的2024-2025哈佛全球青年創新研究論壇在美國哈佛大學舉行,全球各地的高中生齊聚一堂,進行科技創新交流與挑戰。
令人欣喜的是,今年竟有4位福州學子站在了哈佛的全球總決賽現場——她們正是來自福州八中中美班的湯玥玥、陳怡寧、藍悅心、許蕓菲四位選手。最終,湯玥玥同學披荊斬棘,獲得48小時極限挑戰學術馬拉松全球二等獎。陳怡寧、藍悅心和許蕓菲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據悉,此次全球共有2000支小隊參賽,福州八中團隊初賽成績位列這2000支隊伍的前5%。他們經歷了半年的學術準備,才在總決賽賽場上綻放光芒。
湯玥玥獲得全球二等獎
國際升學賽道如何選科和競賽
和奮戰在中高考賽道上的頂尖學子們追逐五大學科奧賽一樣,在國際升學領域選科和參與競賽更有重要價值。
要拿下世界名校錄取,除了優異的學術成績和標準化考試成績外,能夠展示個人特色和專業熱情的活動經歷同樣重要。
學科競賽作為院校非常關注的一個方面,也是申請者展示自身專業能力的途徑。例如,美國網申系統UC、Common和Coalition就要求申請者填寫課外活動,而學科競賽就是屬于課外活動。英國名校也要求學生在申請文書中詳細陳述為何要選擇此專業,而眾多學生的論述也會緊貼專業,學科競賽無疑最能體現專業性。
但競賽數量千千萬,究竟怎么選擇才能為留學申請增加競爭力?如何選擇才能避免陷入誤區?福州學子如何能像八中中美班這支小隊一樣站在哈佛賽場上?
本周末,福州晚報“閩都教育”微信號將舉辦一場關于國際升學領域高含金量競賽和選課攻略的公益講座,歡迎對國際升學感興趣的家長、學子們參加。掃描下方海報二維碼預約吧!
她們收獲了什么
TB(China Thinks Big)是一項以學術研究和社會實踐推動社會創新的國際高中生創新活動。源自哈佛大學傳統研究課題展示項目“Think Big, Start Small!”,是全球范圍內極具影響力的華人青少年跨學科挑戰平臺。
自2012年由哈佛商學院和清華大學相關院系引入中國以來,CTB已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歷程。在這期間,它攜手耶魯、斯坦福、清華、北大等眾多國內外頂尖大學的教授,以及諾貝爾獎、普利策獎得主和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為全球華人中學生設計了研究課題和創新挑戰。因此,CTB已成為一個在全球范圍內具有影響力的華人青少年跨學科挑戰項目。
參與競賽
究竟有什么收獲?
我們采訪了
湯玥玥和陳怡寧兩位同學
來聽聽她們的感受吧
湯玥玥及其團隊
湯玥玥同學:
在這場挑戰中,我不僅接觸到了前沿的社會議題研究方法,更在團隊協作中收獲了遠超預期的成長。
我們圍繞特定議題拆解任務、分工調研,從數據整理時的各抒己見,到方案落地時的相互補位,每一個環節都讓我深刻體會到 “1+1>2” 的力量。隊友們來自不同背景,卻能為同一個目標迸發創意 —— 有人用編程技能搭建數據模型,有人以跨文化視角提供解決方案,這種思維碰撞讓我意識到:真正的知識從來不是孤島,而是在協作中織就的網絡。
短短幾天,我不僅更新了對 “問題解決” 的認知,更懂得了傾聽、分工與責任的重量。這段經歷像一顆種子,讓 “團隊共生” 的理念在心里悄悄發芽,也讓我對未來的挑戰充滿了底氣。
陳怡寧同學:
此次比賽讓我充分感受到團隊合作的不易以及其中的魅力——它讓每個人都發揮自己所長,個人的價值在小隊合作中一次次折射出來,我們的能量和力量被“看見”。此時價值的體現不再僅僅是校內量化的一個個抽象的成績,而是在推進項目過程中、展覽會拉住行人的介紹、演講答辯的款款而談里自己和旁人都能感受到的能動性的實現:這個人和ta的團隊,做出了一個創新且很有意義的項目。如此,即使最終在全球站未能獲獎,過程本身也頗具意義。
陳怡寧(右)和許蕓菲(左)
陳怡寧、藍悅心和許蕓菲團隊
號外!
本周六(5月17日)下午
我們還將舉行一場
QS100內的名校——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招生宣講會
中國區招生官親臨福州宣講
她將分別講解格拉斯哥
本科和碩士招生要點
歡迎感興趣的
家長、學子們約起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