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第二十屆“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華工科技展臺,工作人員為觀眾演示復雜曲面六軸激光微孔加工裝備。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
編者按
5月15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多路探訪第二十屆光博會特色展區,操縱機械手猜拳、目睹先進的無人機“停機坪”……深刻感受我國光電子信息領域發展成果。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源 張真真 馬文俊
戴上一副特制手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出“石頭、剪刀、布”,身旁的機械手也實時比出“石頭、剪刀、布”。
更為神奇的是,記者懸空作出拿試管的動作,機械手同步從試管架上精準捏住試管;記者小臂上抬,它也同步向上取出試管;而后,左右展示、放回等動作均與記者神同步,一氣呵成。
一連串流暢的動作,引得圍觀人群嘖嘖稱奇,紛紛拍照拍視頻,“感覺棒極了!”
科幻大片《環太平洋》和《鋼鐵俠》中對機械裝甲的科幻想象,已在5月15日的光博會上成為現實。
這套由灝存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運動神經中樞系統”,成為第二十屆光博會首日“最靚的仔”。
灝存科技CEO熊鵬航介紹,這只機械手的轉角精度可以精確到千分之一度,延遲則控制在3毫秒以內,這對肢體動作識別十分關鍵。展臺工作人員透露,在公司實驗室里,機械手已經可以從桌面上自如抓取一枚硬幣。
“動作數據是機器人的‘行為準則’,哪個關節動、動多大幅度,全都由運動神經中樞系統說了算,類似于人的小腦。”熊鵬航說,公司研發的運動神經中樞系統,包含穿戴型肢體動作識別設備、動作數據采集與大模型訓練軟件。傳感器精密捕捉人體動作后,由計算機分析并轉化為動作數據,機械手就能學習并模仿人類的動作?!拔覀兤吣觊g迭代了十代傳感器,連帕金森患者的手指顫動都能捕捉。”
人形機器人,當前最熱門的產業之一。10年前,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的人形機器人因為能流暢完成空翻動作而引發熱議。今年央視春晚舞臺上,宇樹科技研發的能扭秧歌、會丟手絹的機器人令人嘖嘖稱奇??v觀這些業界“明星”,無一不具備強大的運動神經中樞系統。
在湖北,“勞動者”“荊楚”“神農”“天問”“楚寶”等10款人形機器人,正加速迭代。
熊鵬航透露,公司目前正與國內多家知名高校、重點實驗室、人形機器人頭部公司展開合作,讓人形機器人的“小腦”越來越聰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