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患者的認知中,靜脈曲張治療就像是“清理廢管子”:
看到腿上凸起的青筋,想到的第一個方法往往是——切掉它、拔掉它、封閉它。
但臨床上我們發現,那些“切得干凈”的患者,幾年后卻再次出現了曲張、沉重、皮膚色素沉著、濕疹,甚至潰瘍。他們走進我們的門診時,總會帶著疑問:
“我不是已經做過手術了嗎?怎么又復發了?”
一、靜脈曲張不是“哪根凸了就切哪根”的病
下肢靜脈系統是一張立體回流網絡,淺靜脈、深靜脈和穿通支彼此連接。
你看到的那一根根凸起的血管,并不是病根,而是錯誤壓力被傳導到表層的“結果”。
我們遇到過很多傳統手術后復發的患者。
他們當初切掉了大隱靜脈,表面平了,但病根卻沒動,過幾年,身體通過“新生血管”繞出新的路徑,壓力仍然傳導下來,復發只是時間問題。
二、血流動力學:幫助我們“看見看不見的源頭”
靜脈曲張的關鍵不是在哪鼓出來,而是——是哪一段血流把錯誤的壓力傳導了下來?
這就需要“血流動力學檢查”。
通過彩超聯合誘發動作(如站立、踝泵測試),我們可以追蹤:
哪個返流點(EP)失控了?
是股靜脈、大隱靜脈、穿通支,還是術后新生血管?
異常壓力如何傳導、到達哪里?
這不僅是“判斷有沒有曲張”,更是為治療設計路線圖,讓手術真正個體化、邏輯化。
三、CHIVA:不是保守,而是“更理性”的微創治療
CHIVA(保留靜脈功能的血流引導術)并不是“不處理”曲張,而是:
找出錯誤血流的“入口”與“出口”
不破壞主干血管
在關鍵位置精準阻斷或引導
減壓,讓曲張血管逐漸恢復或穩定
僅在局麻下完成,創傷極小,恢復迅速
這種理念不再是“看見就切”,而是理解血流、引導回流,讓腿部壓力重新回歸平衡。
四、即使復發,CHIVA也能讓你少受一次苦
我們曾接診一位復發患者,2009年接受傳統手術切除了大隱靜脈和多個分支,刀口十幾個。短期效果很好,但十年后再次出現腿部皮炎、色沉、瘙癢脫屑,嚴重影響生活。
他本不愿再接受一次大創傷手術,來我們中心尋求新方案。
通過血流動力學檢查發現:
術區下方出現新生靜脈
異常血流重新通向小腿,造成慢性高壓
同時另一側腿也已出現隱性返流源
我們為他制定了雙側CHIVA手術計劃,整個手術只用四個小切口,保留了靜脈結構,當天完成、當天出院。
他術后笑著說:“我不想再讓血管被隨便毀掉,既然可能復發,那就選一個‘保留未來可能性’的方案。”
五、不是所有靜脈都該切,關鍵是識別“誰在傳導壓力”
靜脈曲張不是只長在表面。它是一種深層次的循環系統失衡。
如果你:
明知道已經做過手術,仍然復發;
希望保留靜脈、減少創傷;
或者正計劃再次妊娠、長期站立工作,擔心影響腿部功能——
不妨了解CHIVA。
它并不是一種“保守治療”,而是一種更合理的介入方式——
建立在血流機制理解之上,保留靜脈結構,同時降低錯誤壓力,
不“打一巴掌”,也能把水流引向正確方向。
小結
? 靜脈曲張不是局部問題,而是系統壓力失衡的表現。
? 切除不是唯一,也不是最科學的解決方案。
? 血流動力學讓我們精準識別病因,CHIVA提供微創、保留結構的更優路徑。
? 即使復發,CHIVA也能以更小的代價再次干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