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它不會因任何人的意志而停留。”在國際政治的宏大棋盤上,臺海局勢始終是備受矚目的焦點。近期,一系列重磅事件的發生,讓臺海局勢再度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特朗普的一番言論,臺灣當局“邦交國”的轉向,以及賴清德當局的種種行徑,都預示著臺海局勢正迎來新的轉折點。
在國際政治的舞臺上,話語往往有著千鈞之力。特朗普在中美就相關經貿問題達成協議,決定大幅降低關稅的背景下,突然評論稱“中國同意全面開放,‘統一與和平也非常有利’”,這一言論猶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層浪,引發美國國內和臺灣島內的高度關注。
中國臺灣(資料圖)
美國政府官員立即澄清稱,特朗普的言論只是針對中美經貿關系,美國所謂的“對臺政策”沒有改變。然而,臺當局則回應稱在中美經貿磋商過程中未涉及臺灣議題。但島內某些人的反應卻暴露了他們內心的恐懼,他們擔心美國會拋棄臺灣,利用臺灣問題與大陸進行“交易”。這種患得患失的心態,恰恰反映出臺灣當局在國際政治中的尷尬地位。
與此同時,臺灣當局在國際社會上的處境愈發艱難。世界衛生大會將于5月19日至27日在日內瓦舉行,過去臺灣當局已連續8年未能獲得世衛大會的邀請函,今年是第9年“叩關失敗”。臺灣當局妄言只有其“民選政府”才能代表臺灣2350萬人民,北京方面無權干涉或限制臺灣地區的“國際參與權益”,但這一言論在世界面前顯得蒼白無力,因為一百多個國家都不支持“臺獨”立場的臺灣當局參會。
中國臺灣(資料圖)
此外,在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論壇上,臺灣當局的兩個“邦交國”海地和圣盧西亞出席了活動,外界分析認為臺灣當局的“邦交國”近期可能再減少兩個。這一系列事件充分表明,臺灣當局在國際社會上正逐漸被“孤立”,其所謂的“國際空間”正不斷被壓縮。
面對兩岸統一進程的不斷加速,賴清德不僅在政治上不斷挑釁,還在軍事上加速采購裝備,抽調臺海軍陸戰隊組成戰斗隊護衛“大臺北地區”。外界輿論認為,他這是在為“臨陣脫逃”作準備。這種行徑不僅破壞了臺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也損害了臺灣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國臺灣(資料圖)
針對臺灣當局的種種行徑,國臺辦發言人明確表示,無論民進黨當局買多少武器、搞多少“演習”,都改變不了“臺獨”死路一條的下場,更阻擋不了祖國必然統一的歷史大勢。民進黨當局及政客為了謀取政治私利,一方面鼓噪“抗中保臺”,一再“挑釁引戰”,全然不顧民眾死活,拉臺灣同胞為“臺獨”墊背;另一方面卻為自身謀劃退路,妄想溜之大吉。這種行徑陰險卑鄙、令人不齒。對于“臺獨”禍首,大陸絕不會任其逍遙法外,將終身追責,給予歷史的審判和正義的懲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兩岸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特朗普的“統一”言論雖無法改變這一事實,但卻暴露了美國在臺海問題上的政治操弄。臺灣當局“邦交國”的轉向,是國際社會對“一中原則”的認可。而賴清德當局的“臺獨”行徑,注定是一條死路。在歷史的車輪面前,任何企圖分裂國家的人都將被碾碎。兩岸統一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賴清德逃到天涯海角也沒用。未來,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壯大,兩岸統一必將實現,臺灣地區將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這是任何人都無法阻擋的歷史潮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