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美高層在日內瓦經過磋商后發布了聯合聲明。聲明明確指出,雙方不僅大幅削減關稅,還商定在接下來的90天里,力求達成新的貿易協議。
按常理而言,雙方剛剛達成初步共識,關系本應處于緩和升溫階段,各領域的對話協商也正待重新走上正軌,然而美方似乎妄圖迫使中方在貿易問題上作出重大讓步。
于是,就在這不到48小時的極短時間內,特朗普接連拋出三番威脅言論,試圖以此向中方施壓,面對美方這般無理行徑,中方果斷出擊。
那么,在這場貿易交鋒中,最終的勝負究竟會花落誰家呢?
日內瓦談判
2025年5月10日至11日,中美代表在日內瓦的閉門經濟會談終于有了結果,大家最關心的,不是那些高大上的經濟理論,而是“措辭”的變化。
沒錯,就是那幾個字,完全改變了兩國關系的氣氛和未來走向。
聯合聲明里沒有出現美方慣常的詞匯,比如“挑戰”“失衡”“安全威脅”之類的對抗性語言,反而強調了“相互開放、持續溝通、合作和相互尊重的精神”。
還聲明提出要建立一個磋商機制,雙方可以定期交流,別再像以前那樣隔三差五的搞一場“高壓會談”。
可以說,美國這次的態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誰曾想,還沒過去兩天美國就再次“本性暴露”。
轉頭就發起芯片制裁
中美剛剛達成初步和解,特朗普轉頭就擺出了一副威脅的架勢,聲稱如果90天內沒有達成協議,那么關稅將進一步上調到更高水平。
緊接著,美國商務部突然宣布要加強全球半導體出口管制,甚至特意提到了中國企業華為公司和中國AI。
他們聲稱為了防止技術落入對手那里,任何使用華為昇騰芯片的企業都違反美國出口管制,不僅如此,他們還說不能將美國AI芯片用于中國AI的訓練中,這不擺明了就是要限制中國AI的發展,其本質還是害怕中國AI超越他們。
華為近年來在AI芯片領域取得顯著進展,其昇騰系列芯片如Ascend 910D和計劃中的Ascend 920,已成為追趕英偉達等美國芯片巨頭的重要產品。
據報道,華為的昇騰910C芯片在某些關鍵性能指標上已接近甚至超越了英偉達的同類產品,此外,華為正在加快自研芯片的生產能力,以滿足被切斷英偉達供應的中國企業的需求。
芬太尼關稅成政治籌碼
除此之外,美國突然掏出“芬太尼關稅”這張牌,對著中國甩出一記回馬槍——繼續維持20%的額外關稅,這20%的關稅雖然名為“禁毒”,實為美國對中國商品的全方位打壓工具。
早在2025年2月起,美國就以芬太尼問題為由,分兩次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加征10%關稅,3月累計至20%。
盡管關稅的“理由”是芬太尼,但實際適用范圍包括服裝、電子設備、醫療器械、新能源電池,等全品類商品,甚至連冷凍馬鈴薯、咖啡豆莢、汽車零部件等與芬太尼毫無關聯的商品也被征收20%關稅。
而美國前駐華大使伯恩斯當天跳出來喊話:“20%的芬太尼關稅就是給中國的警告!”這關稅是特朗普2022年加的,理由是中國沒管住芬太尼流入美國。
但中國外交部直接甩出證據:2023年中美聯合禁毒繳獲的芬太尼,99%原料來自印度,美國疾控中心數據更打臉——2023年全美吸毒過量死亡人數突破11萬,比三年前還多2萬人。
稀土王牌的沉默力量
面對美國如此咄咄逼人的態度,中國也迅速亮出了底牌——“稀土”,意思很明白:你打你的高科技,我也有我的殺手锏,中國的底氣就在對稀土這戰略資源的絕對掌控。
全球六成的稀土礦產量,九成以上的精煉產能,都在中國手里,特別是鏑、鋱這些重稀土元素的分離提純,中國市場份額高達嚇人的98%,江西贛州那些離子型稀土礦,更是全球獨一份的寶貝。
更絕的是,從礦石里把17種稀土元素一個不落地高效分離出來,這套“溶劑萃取法”的核心工藝,中國至少領先西方國家少說二十年。
這種近乎壟斷的技術和產能,讓中國在稀土問題上說一不二,所以,當美國那邊步步緊逼,中國商務部聯合七大稀土主產區,立馬啟動了號稱“史上最嚴”的出口管控。
鏑、鋱等七種關鍵元素列入出口許可,還上了全鏈路數字化溯源,從挖礦到出口,GPS定位、電子碼追蹤、企業月度報備,嚴防死守,蒼蠅都休想偷渡一點出去。
這已經不只是出口許可了,這是對整個產業鏈的深度掌控,再配上工信部那個稀土回收利用率到2030年要干到40%的目標,就是要打造可持續的戰略優勢。
美國最終折騰的還是自己
這么一折騰,全球產業鏈這根弦繃得緊緊的,脆弱性也暴露無遺,美國對中國稀土的依賴,更是成了自己的軟肋。
五角大樓的報告早就說了,美軍從F-35戰斗機到精確制導導彈,再到夜視鏡,九成的關鍵稀土都得從中國進。
這稀土要是斷了頓,美軍工生產線怕是沒幾個月就得趴窩,洛克希德·馬丁已經急了,說F-35交貨可能得推遲。中信證券算得更細:稀土斷供半年,美國軍工產能得縮水四分之一。
不光軍工,特斯拉這些新能源車企也慌了,電機核心材料(比如鏑元素)一缺,成本就得往上躥,上海工廠甚至一度得三班倒,玩命囤零件。
美國也在嘗試解決稀土困境,包括重啟本土稀土礦和投資建設精煉廠,但短期內難以見效。一方面,開采的礦石仍需運往中國進行提純。另一方面,自建工廠的成本遠高于中國,甚至可能需要從中國企業購買生產許可證。
尋找替代礦源的嘗試,如前往蒙古,也常常發現當地的冶煉設備仍然是中國制造。
稀土困境的影響迅速波及美國的盟友。德國車企的電動車電池訂單出現延期,印度塔塔集團不得不從黑市高價購買鏑鐵合金。
韓國半導體行業甚至傳出用芯片換稀土的想法,但中國對美稀土出口大幅下降的數據讓這種想法顯得無力。
這場博弈甚至影響到了美國農場主,大豆積壓滯銷,生計受到影響,對中國而言,國產AI芯片算力不足仍然是個挑戰,即便算法創新,也需要硬件支持。
結語:
說到底,這場圍繞稀土、芯片和關稅的掰手腕,把過去三十年全球化產業分工的深層矛盾給照得清清楚楚。
西方國家當年把中低端制造業轉移出去,享受了低成本的紅利,卻沒算到,有些看著“傳統”的領域,比如稀土提純,一旦形成了技術和產能的絕對壁壘,照樣能反過來掐住高端制造業的脖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