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 5 月 10 日這個看似平常的春日,煙臺的街頭卻因一場驚心動魄的生命接力而熠熠生輝。山東城市服務職業學院的學生姜昭鵬,在搭乘網約車趕赴職教高考考場的關鍵時刻,同行同學突發心梗休克,生命垂危。千鈞一發之際,姜昭鵬沒有絲毫猶豫,他憑借在學校專業課中學到的急救知識,迅速對發病同學持續進行心肺復蘇、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與此同時,網約車司機王濤也展現出非凡的擔當,他一邊聯系交警說明緊急情況,一邊在得到準許后連闖 6 個紅燈,爭分奪秒地朝著煙臺山醫院東院區疾馳而去。
最終,在兩人的緊密配合下,僅僅用時 7 分鐘,就將同學送到了醫院。經醫護人員全力搶救,發病學生恢復了心跳,成功脫離了生命危險。這短短 7 分鐘,堪稱勇氣與愛心的完美演繹,是人性光輝閃耀的神圣時刻。姜昭鵬在人生的重要考試與同學的生命之間,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后者,他的行為生動詮釋了見義勇為的高尚精神,淋漓盡致地展現了當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而網約車司機王濤,也用實際行動加入到這場生命救援中,與姜昭鵬一起為挽救生命爭分奪秒,他們的英勇事跡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整個社會。
事后,他們的義舉受到了廣泛的贊譽和嘉獎。煙臺市委政法委、市見義勇為基金會授予姜昭鵬和王濤 “煙臺市見義勇為先進個人” 榮譽稱號,還給予了現金獎勵;他們被推薦為 2025 年第二季度 “中國好人榜” 候選人;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在報請上級主管部門同意后,啟用春季高考語文科目副題,安排姜昭鵬參加考試。這一系列溫暖的回應,讓這個充滿溫情的故事有了一個相對圓滿的結局,也讓人們看到了社會對見義勇為行為的高度認可與大力褒獎。
姜昭鵬和王濤的事跡,猶如一股強大的正能量暖流,在社會中引發了強烈的反響和共鳴。它讓我們深刻認識到,在這個時代,見義勇為的精神依然熠熠生輝,依然是我們社會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這種正能量,不僅僅體現在他們在危急時刻對生命的勇敢守護上,更體現在它所激發的社會連鎖反應中。它讓人們重新審視人性的美好,重新喚起了大家內心深處對善良和正義的向往與追求。
然而,當我們為姜昭鵬和網約車司機王濤的壯舉喝彩時,也不得不面對一個令人深思的現實:在現實生活中,當面對他人需要幫助的場景時,并非所有人都能像他們一樣挺身而出。比如,老人在路口摔倒,卻鮮有人敢上前扶起;有人遭遇突發疾病,旁人卻因種種顧慮而猶豫不決。同樣是可能挽救生命的行為,為何在面臨不同場景時,人們的反應卻截然不同?這背后反映出了復雜的社會心理和現實問題。
從社會信任層面來看,近年來,一些關于老人摔倒被扶起后,卻訛詐好心人的新聞報道頻繁見諸媒體,這些負面事件在公眾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陰影,使得人們在面對老人摔倒的場景時,心中充滿了疑慮和擔憂。大家害怕自己的善意之舉會被誤解,害怕陷入不必要的麻煩和糾紛之中。例如,曾經有這樣一則報道,一位女警察好心扶起摔倒的老太太,卻被老太太及其家人誣陷為撞人者,要求其承擔醫療費用。盡管最終通過監控等證據還了女警察清白,但這一事件卻讓許多人對扶起老人心生畏懼。在這種社會輿論氛圍下,信任的基石逐漸動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微妙而謹慎,公眾的道德熱情被嚴重挫傷,導致在面對老人摔倒的情況時,很多人選擇了觀望或遠離。
從法律保障方面來說,雖然我國多部法律設立了 “好人條款”,為見義勇為 “撐腰”。如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援助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因見義勇為行為主張相關民事權益等情形下,當事人申請法律援助的,不受經濟困難條件限制。但在實際生活中,當好心救助者真的面臨糾紛時,這些法律條款的落實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和滯后性。一些救助者在事后仍然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自證清白,承擔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經濟成本。就像有律師分享過自己的經歷,他好心撥打 120 救助路邊躺倒的人,結果那人不幸去世后,他被公安機關傳喚了 6 次,做了 12 份筆錄,還面臨家屬的控告,即便他作為律師有一定的應對能力,也仍然受到了極大的困擾,嚴重影響了工作和生活。這種現實狀況讓許多人對見義勇為望而卻步,擔心自己一旦陷入糾紛,法律無法及時有效地給予保護和支持。
此外,在急救知識普及方面,大眾對老人摔倒后的急救方法缺乏足夠的了解,也是導致人們不敢貿然扶起老人的原因之一。從醫學角度來看,老人摔倒后情況復雜,如果意識不清醒或者身上有某處劇烈疼痛,隨意搬動可能會加重傷勢。例如,老人可能因腦中風、腦出血等原因摔倒,盲目扶起可能會使得腦部創傷進一步惡化。而很多人由于不具備相關的急救知識,擔心因自己的不當操作給老人造成更大的傷害,所以在面對老人摔倒時,即便有救助的意愿,也只能不知所措地站在一旁。
我們不能讓社會的冷漠和不信任繼續蔓延,要積極營造一個鼓勵見義勇為的良好社會環境。一方面,媒體應更多地傳播像姜昭鵬這樣的正能量事跡,弘揚見義勇為的精神,重塑社會信任。通過廣泛宣傳這些感人故事,讓更多的人看到人性的美好和善良的力量,引導公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另一方面,政府和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法律保障機制,確保 “好人條款” 能夠在實際中切實發揮作用,讓救助者在遇到糾紛時能夠得到及時、公正的處理,免除他們的后顧之憂。同時,加大急救知識的普及力度,通過社區宣傳、學校教育、公益講座等多種形式,提高公眾的急救能力和應對突發事件的水平,讓人們在面對需要救助的情況時,既能有救人的勇氣,又具備正確救助的能力。
姜昭鵬和王濤的見義勇為事跡,是我們社會的寶貴財富,他們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我們應當以他們為標桿,積極弘揚見義勇為的正能量,讓溫暖與正義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流淌。當我們每個人都能在他人需要幫助時勇敢地伸出援手,當見義勇為成為社會的常態,我們的社會必將變得更加美好、和諧與溫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