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福建日報報道,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近日再批賴清德是“獨裁者”,用司法打壓“在野黨”,“辦藍不辦綠”。因臺基隆地檢部門偵辦藍營罷免民進黨基隆市議員偽造文書案,中國國民黨基隆市黨部前主委吳國勝被羈押。黨中央任命同遭聯署罷免的藍營民代林沛祥接任。朱立倫直言,賴清德對外只會跪、只會拜、只會送;對內不斷地殺、不斷地砍、不斷地關押,這就是“獨裁者”賴清德。原本獲30萬元新臺幣交保的吳國勝,遭羈押。理由是被控交保期間違反法官裁定禁止接見、通信及受授物件規定。
全臺民代、縣市長及議員等共計59件進入二階聯署的“罷免”案,其中50名民代的“罷免”案進入第2階段,泛藍有35位,綠營15位。從凱道25萬人的怒吼,到“罷免”民進黨民代的聯署行動,民進黨感到恐懼,隨即對所有站出來的人展開報復。國民黨指出,更嚴重的是,司法早已淪為民進黨的工具。不是為了查真相,竟是為保護賴清德、壓制在野。一紙聯署,竟被當成組織犯罪;一名黨工,就被視為重罪嫌犯,只因他們不是民進黨的。政治介入司法,已明目張膽。
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資料圖)
雖罷藍營民代民團聲勢較強,但民進黨執政內外交迫,政治面有“在野黨”25萬人上凱道“戰獨裁”,經濟面有美國對等關稅、新臺幣狂升值等,藍白已逐漸整合向綠吹響戰斗號角。賴清德操弄大罷免議題撕裂臺灣地區社會、塑造對立,不外乎是要緊抓自己40%選票的基本盤,但隨著民眾黨主席黃國昌下軍令“罷免投票出來投反對票,對民進黨、賴清德說不”,藍白逐漸整合站隊后,面對的是近60%民意的反撲。
朱立倫曾多次表示,島內真正的“大罷免”就是要“罷免獨裁者賴清德”。島內相關規定顯示,臺灣地區領導人就任不滿一年不得罷免。據臺灣地區“中央社”報道,朱立倫指出,中國國民黨將在臺立法機構提出“罷免案”“彈劾案”。公開資料顯示,臺立法機構共有113席民意代表。罷免臺灣地區正副領導人,需經全體民意代表1/4提議,全體民意代表2/3同意提出后,臺立法機構宣告“罷免案”成立。以此計算,臺立法機構要“罷免賴清德”,需29席民意代表提案,76席民意代表同意后,才能成立。
中國臺灣地區(資料圖)
但藍白民代席次加總,也只有63席,距門檻甚遠。對此有藍營人士指出,雖然還差13席,但態度要先出來。臺民意機構的提案也告訴臺當局,六成的在野民意對賴清德非常憤怒。從目前的罷免情勢來看,未來若干選區面臨重選、改選,已經是國民黨內必須面對的問題。只有“反罷免”,那就是“支持國民黨與反對國民黨的選擇”,對國民黨來說,可能相對不利。但如果上升到“罷免賴清德”,則不僅罷免戰將成為“選擇國民黨還是民進黨”,更可能成為“賴清德的信任投票”。
據環球時報援引中時新聞網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舉行記者會,對美國與中國就貿易問題展開的談判發表評論。講話期間,他突然提出談判成果將有利于“統一與和平”,外界由此猜測談判可能涉及臺灣地區議題,引發島內高度關注。據報道,特朗普先是稱贊了美方在調停印度與巴基斯坦的軍事沖突以及美國與也門胡塞武裝停火等方面的外交進展。隨后,他談到近期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中美經貿高層會談,他說:“我認為,這對中國來說會很棒,對我們也很棒,也將對統一與和平很棒。”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把中美經貿談判議題與兩岸統一議題放在一起談,特朗普如此表達,形同把中美貿易問題與臺灣問題掛鉤,這自然引發猜測:特朗普是不是想把臺灣問題拿來與中國進行“交易”?美國為了經濟利益,會不會隨時放棄臺灣地區,拋棄“臺獨”勢力?臺灣地區幾乎所有媒體,都在第一時間播報并放在最顯眼位置。其實,特朗普再次執政尤其是此番發動對華關稅戰時,美西方輿論就有這么一種猜測:特朗普可能以“棄臺”甚至支持兩岸統一來為美國換取經濟利益,這符合特朗普商人性格及其思維邏輯。
島內資深媒體人謝寒冰表示,到目前為止,他不認為臺當局有跟美方針對關稅問題進行所謂的“談判”,但認為臺當局有去“聽訓”。至于特朗普的發言,謝寒冰認為,臺灣問題一直是中國大陸與美國進行任何談判的前提。既然雙方同意在瑞士日內瓦會面,表示對臺灣問題“會取得一個共識”。謝寒冰更預言,接下來“美國在臺協會(AIT)”很快就會出手,叫賴清德踩剎車。他直呼,賴清德一直宣稱“我們是棋手,不是棋子”,對特朗普來講,賴清德當局“連棋子都不是,你只是棋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