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大之友》2025年第一期
主持人:劉老師咱們是同行,您是我的前輩啊,那么您是從什么時候對詩歌創作和朗誦開始熱愛的呢?
劉海平:從大學開始,詩歌就伴隨著一路風雨,一路前行,成了我不斷前行的動力源泉,從上大學到現在的三十年來,我一直在堅守詩歌陣地,一天也沒有離開過詩歌,即使在生命的最低谷,我也是在詩歌創作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比如,在生命的低谷,我看到了凋零的落葉,寫到: 即使凋零/也要在秋風中嘩啦啦作響/發出生命中最后的絕唱/即使凋零/也要插上天使的翅膀/在天空中優雅的飛揚/展示生命中最后的輝煌/即使凋零/也要用自己的軀體鋪滿大地/成就深秋里最壯美的景象/即使凋零/也絕不屈服于嚴冬的淫威/終將化為一池紅泥/堅定地守護來春的綠意。
當時我的詩歌發表的途徑多是紙媒,包括《燕趙晚報》、《燕趙都市報》、《詩神》、《當代人》等等。我覺得,熱愛詩歌的那些人,就是熱愛生命的一群人,是靈魂端莊而優雅的一群人,是血液里藏著酒精和火焰的人,詩歌是一種信仰,是一種向生命致敬和獻辭的方式。
主持人:那么,您是通過什么方式或者什么平臺去朗誦詩歌呢?
劉海平:起初我自己寫詩,自己讀詩,基本處于自我陶醉的狀態,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我欣喜的發現了好多讀詩的軟件,如配音秀、荔枝、為你讀詩、全民K詩等等,可以把文字作品轉化為有聲作品,文字作品與誦讀、音樂、畫面有機的結合到一起,立體的呈現給受眾,讓詩歌呈現出無窮的魅力,就好比給詩歌插上了飛翔的翅膀,當時我有一句感言:要讓我們的詩歌飛起來!在此期間,我利用各種軟件朗誦詩歌,陶醉其間,樂此不疲。
后來,我擔任了“賞讀悅聽音律平臺”、“倉央嘉措詩歌朗誦平臺”、清風詩學社、雪域詩刊等多個網絡文學平臺的主創和主播,創作和朗誦了大量的詩歌作品。
主持人:據我了解,您在詩歌創作和朗誦方面獲得了很多榮譽,您的個人詩集《一枚秋葉》獲得了河北文學獎。今年還獲得了第三屆IRGC國際中文朗誦金梅花獎、獲得了第二屆李白杯《中國詩歌.百家》詩歌大賽一等獎,最近又入圍第七屆博鰲國際詩歌獎年度詩人獎,您還擔任著河北名人名企文學院副院長、河北省演講與口才學會播音主持專委會主任、河北省文學藝術研究朗誦委員會藝術總監、是中國詩歌學會會員、石家莊市作協會員……,您一定有很多詩粉吧?平時跟詩友們一定有不少的互動交流吧?
劉海平:如果說有一點點成績的話,那得益于這么多年來全國各地眾多詩友和誦友的關注、支持和厚愛,與詩友們一路同行,每時每刻,我都在感動著、溫暖著。 在利用各種誦讀軟件朗誦詩歌作品的過程中,我也應邀加入了好多線上讀書群、朗誦群,有更多的時間在群里與這些詩友們、誦友們互動交流,我被他們的熱情、激情深深地感染著,他們有的已年過花甲,有的還是童聲稚嫩的孩子,他們每天在群里誦讀著各類作品,盡管他們的朗誦水平不夠專業,但是他們的認真和執著讓我感到他們是那么可敬可愛!我突然意識到:朗誦絕不僅僅是一種藝術表演形式,它更是一種昂揚向上的生活狀態,是一種精神風貌的象征,朗誦可以誦出我們的精氣神、誦出人間的溫暖和力量,誦出人間大愛和真情,我必須和他們堅定地站在一起!
主持人:與詩友們互動過程中,一定有很多難忘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劉海平:是的,在此期間,也發生了很多難忘的故事: 有一位七十多歲的大姐告訴我,她身患癌癥,已抗癌多年,她每天堅持朗誦,朗誦給了她無窮的快樂,她在朗誦中獲得了精神的滋養,才鼓起了戰勝病魔的勇氣,她請我多給她指點朗誦技巧,于是,我們也成了無話不談的忘年交。
2020年,我的同學孫玉良從北京打來電話,說他的好友、詩人鄭榮耀剛剛47歲,身患重病,生命垂危,已昏迷不醒,他平時特別喜歡我的朗誦,孫玉良請我朗誦他的詩歌《不說再見》,以期用我的朗誦喚醒病人沉睡的靈魂,于是,我連夜錄制了朗誦作品《不說再見》,只可惜,我的深情朗誦最終沒有能喚醒詩人沉睡的靈魂,沒過多久,詩人鄭榮耀永遠的離開了我們,聽到噩耗的那一刻,我落淚了。
在與眾多詩友誦友的真情互動中,我感動著,詩歌朗誦不僅僅是我生命的摯愛,更應該是我生命中的一份的責任。我曾先后參與發起了“全民公益閱讀活動”,開辦了“同題詩歌朗誦課堂”,我們不負眾望、勇于擔當,用聲音的力量向社會傳遞溫暖、傳遞大愛、傳播正能量。
主持人:劉老師,很多聽眾朋友在學習朗誦過程中不知道該從哪里入手,您作為專業人士,能不能和我們分享一下這方面的經驗?
劉海平:說起朗誦,我想傳遞的一個根本的理念就是,朗誦就是要好好說話,朗誦的本質就是說話,一定要讓朗誦回歸說話的本質,這個怎么理解呢?就是說我們很多朗誦者在朗誦的時候心里的思想“包袱”太重,很容易端起來,拿腔拿調,拿得起,放不下,朗誦就會變得不自然。會出現“見字發聲”的問題,出現端腔的問題,朗誦首先要做的就是一定要放下所有的思想包袱,暗示自己我要向別人傳遞一種情感,表達一種思想,講述一種事情,而不是單純地炫耀一種技術,這個心理暗示很重要,這個是朗誦的前提。
除此之外,朗誦一定要根據文本的內容,把握作品的基調,要熟悉作品,從理性上把握作品的思想內容和精神實質。只有透徹的理解,才能有深切的感受,才能準確地掌握作品的情調與節奏,正確地表現作品的思想感情。對于抒情性作品,應著重熟悉其抒情線索和感情格調。對于敘事作品,應著重熟悉作品的情節與人物性格。只有掌握了不同作品的特點,熟悉了作品的具體內容,才能準確地把握不同的朗讀方法。就是在深刻理解作品內容的基礎上,再去設計如何通過語音的具體形象把原作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這就是要說的一些朗誦的技巧。
主持人:那么朗誦過程中有哪些技巧呢?怎么去掌握這些技巧呢?
劉海平:朗誦過程中需要掌握的技巧很多,我可以簡單地說一下:
呼吸:學會自如地控制自己的氣息非常重要,平穩而流暢,因為這樣發出來的聲音堅實有力,音質優美,有的人在朗讀時呼吸顯得急促,甚至上氣不接下氣,這就需要學會氣息的控制。
吐字:吐字的技巧不僅關系到音節的清晰度,而且關系到聲音的圓潤、飽滿。要吐字清楚,首先要熟練地掌握常用詞語的標準音。朗讀時,要熟悉每個音節聲母、韻母、聲調,按照它們的標準音來發音。每個音素都要到位。平時多練習繞口令就是為了練好吐字的基本功。
停頓:正確的停頓有以下幾種類型:①、標點符號停頓。標點符號是書面語言的停頓符號,也是朗讀作品時語言停頓的重要依據。標點符號的停頓規律一般是:句號、問號、感嘆號、省略號停頓略長于分號、破折號、連接號;分號、破折號、連接號的停頓時間又長于逗號、冒號。以上停頓,也不是絕對的。有時為表達感情的需要,在沒有標點的地方也可心停頓,在有標點的地方也可以不停頓。②、語法停頓。語法停頓是句子中間的自然停頓。它往往是為了強調、突出句子中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或補語而做的短暫停頓。學習語法有助于我們在朗讀中正確地停頓斷句,不讀破句,正確地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 ③、感情停頓。感情停頓不受書面標點和句子語法關系的制約,完全是根據感情或心理的需要而作的停頓處理,它受感情支配,根據感情的需要決定停與不停。它的特點是聲斷而情不斷,也就是聲斷情連。
重音:重音是指那些在表情達意上起重要作用、在朗讀時要加以特別強調的字、詞或短語。重音是通過聲音的強調來突出意義的,它能給色彩鮮明、形象生動的詞增加分量。重音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語法重音。語法重音是按語言習慣自然重讀的音節。這些重讀的音節大都是按照平時的語言規律確定的。一般說,語法重音不帶特別強調的色彩。②、強調重音。強調重音不受語法制約,它是根據語句所要表達的重點決定的,由于表達目的不同,強調重音就會落在不同的詞語上,所揭示的含義也就不相同,表達的效果也不一樣。③、感情重音。感情重音可以使朗讀的色彩豐富,充滿生氣,有較強的感染力。感情重音大部分出現在表現內心節奏強烈、情緒激動的地方。
語速:在朗讀時,適當掌握讀者語速的快慢,可以造成作品的情緒和氣氛,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作品的內容和體裁決定朗讀的速度,其中內容是主要的。朗讀時的語速須與的情境相適應,根據的思想內容、故事情節、人物個性、環境背景、感情語氣、語言特色來處理。當然,語速的快慢在一篇作品中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要根據具體的內容有所變化。
語調:語調指句子里聲音高低升降的變化,其中以結尾的升降變化最為重要,一般是和句子的語氣緊密結合的。在朗讀時,如能注意語調的升降變化,語音就有了動聽的腔調,聽起來便具有音樂美,也就能夠更細致地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語調變化多端,主要有以下幾種:①、高升調。高升調多在疑問句、反詰句、短促的命令句子里使用,或者是在表示憤怒、緊張、警告、號召的句子里使用。朗讀時,注意前低后高、語氣上揚。 ②、降抑調。降抑調一般用在感嘆句、祈使句或表示堅決、自信、贊揚、祝愿等感情的句子里。表達沉痛、悲憤的感情,一般也用這種語調。朗讀時,注意調子逐漸由高降低,末字低而短。③、平直調。平直調一般多且在敘述、說明或表示遲疑、思索、冷淡、追憶、悼念等句子里。朗讀時始終平直舒緩,沒有顯著的高低變化。④、曲折調。曲折調用于表示特殊的感情,如諷刺、譏笑、夸張、強調、雙關、特別驚異等句子里。朗讀時由高而低后高,把句子中某些特殊的音節特別加重加高或拖長,形成一種升降曲折的變化。
當然,所有的技巧一定是為文本的內容服務的,技巧是形式,內容決定形式,不可本末倒置,大家要注意這個問題。
主持人:您也朗誦,也做播音,您認為播音和朗誦有什么區別?很多聽眾朋友在這方面不是很清楚。
劉海平:播音和朗誦雖然都是語言的表達形式,然而兩者有質的區別,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區分:
1從表達的目的看,播音是為了向公眾傳遞消息、知識和觀念。朗誦不僅僅是傳遞信息,更主要的以情感的感染力達到提升凈化受眾心靈,給受眾一種藝術美的享受,更注重的是傳遞一種語言藝術的魅力。
2、從情感的的角度看,播音排斥個人情感色彩,其情感是公眾性的,類型性的、旁觀者的。而朗誦則需要個人情感的融入,靠情感打動別人。
3、從表現形式上看,朗誦更像話劇、聲樂一樣,是一門表演藝術,古代所謂的唱詩就是這樣一個概念,特別注重節奏和旋律,朗誦的語流是多變的、抑揚頓挫、高低起伏等等。其語流中的氣息、氣口、空白(停頓)、配樂、形體動作、表情都是傳情達意的元素。播音的語流是相對勻速的、平穩的、需要保持客觀冷靜,雖然播音也需要注重輕重音的變化、也注重停連等等,但其語言形象是相對單一的。
劉海平,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河北省人大文化交流促進會文學與朗誦專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河北省演講與口才學會播音主持專委會主任、中華詩園河北朗誦藝術團副團長,國際中文朗誦金梅花獎獲得者。(記錄者 李增林 小記者 李奕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