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進京參加了一場面試。剛找好落腳處,我就忙不迭地往外跑——這是來之不易的機會,我不想錯過北京的春天。
北方四季分明,這在春秋兩季尤為明顯。在北京,公園最早接收到春訊。近兩年,“公園20分鐘效應”火出圈。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里,公園是難得的寧靜去處,它們填補了鋼筋水泥的空白,兀自向外散發能量,吸引越來越多上班族來此“浪費”時間。有研究發現,趁著午休在公園逛一會兒,主觀幸福感能夠得到明顯提高。
那天的面試持續了整個下午,結束時已近黃昏。走出大樓,柔和的陽光照在我的發絲上,細嗅能聞到空氣中飄著丁香的氣息。這就是北國的春嗎?我信步來到附近的小公園,經過假山,才發現里面別有洞天:碧波蕩漾,柳暗花明,放學的孩子們嬉戲打鬧,休閑的老人們在唱歌……一派春意融融,生氣勃勃。
沿湖畔漫步,找到一處樹蔭小憩,我的腦子里還在復盤剛剛的面試。“這個問題可以答得更好”“那個反應可以更從容”“這次面試失敗又該怎么辦”……置身于春光中,我的焦慮情緒依然揮之不去,我感到愧怍。回想起之前的日子,每天從城市的一個格子間奔跑到另一處格子間,偶爾下班想翻開久違的書籍,卻早已失去“文化體力”;周末與朋友相約爬山,總會被身體的種種“警告”信號勸退。
突然,在柳浪鶯啼中,湖對岸傳來了薩克斯樂曲聲。初來只能聽到個大概,越是靠近這聲音的源頭,耳目逐漸變得清晰,心中越發感到平靜。最后,我發現是一位老人正坐在長廊盡頭,獨自演奏著經典歌曲。
我該如何形容這樣的畫面?夕陽低垂,暮色即至,湖光反射在老人的臉上、手上、弦上,伴隨曲調的抑揚而流動。那曲聲吸引了越來越多游人,一位白發蒼蒼的奶奶站上歌詠臺,竟和聲唱了起來。歌聲漸入,曲聲調和,小孩在一旁輕輕拍手。這首贊歌在老少的默契下變得完整。
一曲終了,奶奶的眼眶卻紅了。原來,她的老伴離世不久,他生前也常常用各種樂器為她伴奏,他們常來這座小公園,一待就是大半天……生命垂垂老矣,一切都變得不那么重要,只剩生死能夠將人分離。那時正值清明前后,奶奶獨自來到公園,置身于春日的盛景中,不禁開始追懷。
直到夜幕完全降臨,摩天大樓的燈光再次成為城市的主角,我也從剛才的傷春情緒中解脫。好久沒有這樣悠閑地走在城市的街道上,才發現晚風早已變得溫暖,而非凜冽。
與其說春天治愈了我,不如說她接納了我。我想與人分享這一日的見聞所思,卻發現身邊人都忙忙碌碌,在各自的時間線上漸行漸遠。我想起在一場辯論賽中,有人拋出了一個問題:到底是什么樣的偉大前程,值得把四季都錯過?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北京的春天,海棠花盛大,迎春花熱烈,山桃嬌俏,玉蘭華貴,在春風中開得正爛漫。城市的春天絢麗又包容,一切都在向上生長,允許每一個忙碌的人兒在此刻稍作休息,等待下一次春和景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