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印巴空戰,雙方都是海陸空三軍出動,是兩個有核國家之間的中烈度沖突。這個作戰的示范意義很重要,可以借此觀察有核國家的沖突會以什么形式進行。特別要注意中國先進戰斗機的發展帶來的影響。
(1)殲10CE的先進性
殲10設計師讓原本是小型單發戰斗機的后部放大,得以安裝大口徑雷達和大型發動機,提高它的能力。殲10C的前翼和飛控系統已經整合為一體,包括容納新型航電系統,并改為雙三角翼和大前翼,比殲10A的操控變得容易多了。去年珠海航展上殲10也表現出穩定爬升和低空優異操控性。蘇30和殲16都絕對不能和殲10C對抗,前者這兩款注重對地攻擊,在設計上機動性要妥協于進攻能力的滿足,因此他們的機動性比殲10C差得多。
(2)巴軍負責完成的漂亮戰法
超視距空戰、數據鏈分享、體系化作戰外加攻勢作戰(把敵機擊落在機場上空)四點是重要特征。巴方發言人對數據鏈作戰做了強調。這次作為戰法和作戰規則的新案例,不是由美國示范的,而是由中國產武器和巴基斯坦軍示范的。F16受限只能做巴基斯坦國土防空的工具。巴軍空軍參謀長公開說當時出動了總共42架高性能戰機,那從總數上估計至少有一個中隊的殲10CE,和一個中隊的梟龍BLOCK3,后者配備有源相控陣雷達和霹靂10、霹靂15。可能還有一個中隊的梟龍BLOCK2。預警機應該就是03為主。
巴軍作戰反應極快,發言人說是12分鐘就位完畢,也就是空軍很快占據了有利位置。印軍則完全不了解巴軍部署。當夜12點10分印度空軍集結,12點23分巴軍徹底就位。這說明巴軍對作戰態勢進展了解的很及時很清楚。
巴軍順利完成了跨國攻擊,印度的戰機是從旁遮普機場起飛的,在距離邊境42公里的地區落地,距離機場77公里,可能是在飛起三十多公里的時候就被擊落了。(下圖為梟龍)
(3)殲10CE到底如何充當作戰主角的?
殲10在發射霹靂導彈的同時,先確定印軍戰機坐標,把位置用數據鏈傳給導彈,然后關掉雷達。就算是美軍的B2轟炸機一般也是只在最后需要確認目標時,才在一瞬間開啟雷達,發射后關機隱蔽。
霹靂導彈在中段制導過程中,可以實現雙向數據鏈工作方式,好精確打向目標。巴軍可能不止一架殲10來和預警機開展了協同作戰。第二架殲10或是03預警機都可以負責邊跟蹤敵機位置邊控制導彈,持續給導彈目標位置指示。霹靂導彈在兩萬米地方可以開啟自己的主動制導雷達,以5馬赫高速接近敵機。陣風戰機這時候雷達告警器或許有反應,也很可能還沒有報警信號。但那也只有11秒反應時間,基本上已經沒有逃逸機會。要知道霹靂導彈也有一定的機動性,改變追擊方向撞上逃敵。
(4)從電子戰角度看印度是怎樣拉胯的?
巴軍集結速度快,但并未受到電子干擾,通訊和數據鏈通暢,這說明印軍在電子作戰方面毫不周密。如果換在中美之間發生沖突,一動手恐怕要首先發起大規模干擾。但現在中國空軍電子設備先進,集干擾、通訊、偵查于一身,從戰機垂直尾翼上的發射器發射數據鏈,也可以對電子目標發射反輻射武器。但印度在這方面差太多,估計就沒能力干擾巴方。印方發言人公布的是明碼通話信息表明沒有指揮機和預警機升空上陣,事后只能詢問戰斗機飛行員是哪國哪架飛機掉了,所謂癱瘓對方電子通訊的能力徹底不具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