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這兩個字曾象征著中國醫學的最高標準、最嚴準入、最強專業。可一位“偽醫學生”的通行無阻,一連串的學術造假、管理失守,卻讓這座醫學圣殿轟然失信。
當協和都守不住底線,公眾對醫療體系的信任,還能靠什么撐著不倒?
在國家衛健委的通報中,董某瑩偽造四門課程成績,論文重復率超20%,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卻一路暢通無阻地拿下協和的博士學位。
入學審核為何未識破學分造假?
學術把關為何集體“盲視”?
這是“系統漏洞”,是系統配合造假?
“4+4”項目從美國引進,曾被寄予厚望——打破醫學教育的壁壘,培養通才型醫生。但今天看,這套系統成了某些人規避專業門檻的“快車道”。協和的導師制、答辯制度、德行評價體系,也在一環環地“名存實亡”。
問責不能止于董某瑩,必須溯源:是誰簽字放行?是誰審核放水?是誰默許造假?還有多少董某瑩可能謀害生命?
教育可以失誤,不能失守;醫療可以失敗,不能失德。
當制度成為少數人的通行證,公平就變成多數人的禁區。
在公眾心中,協和不只是醫院,不只是醫學院,它代表一種“無法替代的信賴”。因為它專業、它嚴格、它不容兒戲。正因如此,這次事件才格外刺痛人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