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外科手術就像拆彈,既要精準排除‘炸彈’,又要保護好每一根神經。”重慶大學附屬江津醫院神經外科主任王飛這樣形容神經外科的工作。
自2009年獨立建科以來,重慶大學附屬江津醫院神經外科已發展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于一體的醫院重點科室,并成功通過國家衛生健康委神經外科建設中心認證。近年來,科室在神經機器人輔助手術、內鏡微創技術等領域取得顯著突破,不僅挽救了眾多危重患者的生命,更推動了區域神經外科診療水平的整體提升。
技術創新:微創手術改寫患者命運
王飛介紹,近年來科室重點發展神經機器人輔助手術和內鏡微創技術,顯著提高了手術精準度和患者預后效果。
科室曾接診過一位腦出血患者,因血腫壓迫神經,肢體面臨嚴重癱瘓的風險。按照傳統手術方式,創傷大、恢復慢,患者不僅要承受巨大的身體痛苦,還可能留下難以挽回的后遺癥。經科室會診后,手術團隊決定采用神經導航機器人輔助下的微創血腫清除術。術中,在機器人的精準引導下,醫生精準定位血腫位置,并迅速將其清除。術后,患者的肢體功能得到了明顯改善,最終重返工作崗位。
另一位垂體腫瘤患者,傳統開顱手術創傷大、恢復周期長,讓患者和家屬憂心忡忡。科室則通過神經內鏡經鼻腔微創手術,實現了“體表無切口、創傷小、恢復快”的理想效果,患者術后不久便康復出院,對科室的精湛醫術贊不絕口。
“這些技術的應用,不僅提升了治療效果,更讓患者免受傳統手術的較大創傷,真正實現了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健康。”王飛說道。
區域引領:讓患者在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
隨著技術的成熟,重慶大學附屬江津醫院神經外科已成為區域神經外科診療的重要力量。以往許多患者為了尋求更好的治療,不得不輾轉重慶主城區大醫院求醫,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如今,通過科室的先進技術,患者能夠在江津本地接受高質量治療,既節省了時間,也減輕了經濟負擔。
不僅如此,科室還通過江津區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舉辦的學術會議和技術培訓,積極向區域內醫療機構推廣先進診療技術,惠及更多百姓。王飛表示:“我們的目標是讓區域內的神經外科診療水平整體提升,減少患者外轉需求。”
醫教研融合:打造神經外科人才新高地
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科室同樣成績斐然。目前,科室是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脊柱脊髓外科共建單位、腦出血外科診療基地、國家衛生健康委神經外科建設中心以及重慶市江津區重點專科,并承擔多項國家級及省市級科研課題。
團隊現有醫護人員33名,其中碩士研究生8名,在讀博士3名,主任醫師1名,副主任醫師6名,主治醫師4名。近年來,科室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40余篇,其中SCI論文10余篇,展現出強勁的臨床與科研實力。
“我們不僅是醫生護士,更是患者大腦的‘拆彈專家’和‘修復師’。從診斷到康復,我們的團隊靠經驗、技術和協作,把每一步走穩。”王飛表示,神經外科正朝著建設區域神經疾病診療中心的目標穩步邁進。
從“拆彈專家”到“生命守護者”,重慶大學附屬江津醫院神經外科團隊正以精湛醫術和仁愛之心,為區域神經疾病患者筑起一道堅實的健康防線,守護著萬千家庭的幸福安康。(資訊)
(文/何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