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局勢,再度出現大反轉,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伊朗,突然公開對特朗普服軟。
5月15日,阿里?沙姆哈尼在 NBC 專訪中表示,伊朗承諾永遠不制造核武器,并銷毀所有高濃縮鈾庫存,只為換取美國的一個承諾。
阿里?沙姆哈尼
伊朗為何會選擇“自廢武功”換取一個承諾,特朗普究竟使用了什么手段?
從“核協議”到“極限施壓”
伊朗這次給出的價碼,低到了讓人驚訝,永久放棄核武制造,這是過去他們無論如何不肯松口的核心底線。
銷毀高豐度濃縮鈾,更是直接砍掉了他們最靠近武器級材料的那部分庫存,再搭上全程的國際監督,等于把自己的核項目徹底透明化、可驗證化。
所有這些,都只為了一個目標,換來美國及其盟友全面、持久地解除針對伊朗的經濟制裁,這些制裁卡住了伊朗的石油出口、金融往來,讓外匯收入斷流,物價飛漲,民眾生活異常艱難,對伊朗來說,這是一場“割肉”換“續命”的交易。
阿里?沙姆哈尼
這對卷土重來的特朗普,簡直太對了胃口,他一直看不上奧巴馬那份伊核協議,覺得爛透了,于是大筆一揮撕毀協議。
使出“零石油出口”之類的狠招,現在伊朗好像被逼到了墻角,愿意回來談,還給出了更低的價錢,這正是特朗普樂見的,通過極端的經濟壓力,迫使對手不得不低頭,然后自己再以優勢地位去談一個他認為更好的協議。
他最近訪問沙特時還撂下狠話,說什么要讓伊朗經濟徹底崩潰,這更像是為了還沒開始的談判,提前加碼施壓,穩固自己的籌碼。
當美伊似乎要靠近時,最坐立不安的,恐怕是以色列,長期以來,以色列把伊朗擁有哪怕一點點核能力都看作是事關生死存亡的直接威脅。
他們的態度鐵得不能再鐵,絕不接受伊朗有或接近有核武器,連民用領域搞出高豐度濃縮鈾都不能忍。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更傾向于用軍事威懾甚至直接動手來確保這個目標,為此甚至不惜跟美國在策略上鬧別扭。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
現在看著美國好像又要走回“協議路線”,即使特朗普說要搞個比過去更嚴的協議,以色列還是會疑神疑鬼,生怕任何形式的妥協都會埋下未來隱患。這種深層的戰略焦慮,肯定會在美以關系里投下陰影,考驗著這對盟友到底有多牢靠。
從更大的范圍看,伊朗核協議的潛在變局,也會深刻影響其他國家,俄羅斯作為伊核協議的原始參與者和中東的重要玩家,肯定對伊朗的每一步都了如指掌,他們媒體的報道本身就可能帶著某種信號。
對伊朗而言,若制裁解除,其石油出口有望在半年內恢復至 200 萬桶 / 日,每月帶來 30 億美元收入,這將為其重建地區影響力提供資金支持。
通過 “平衡外交”,伊朗可深化與俄羅斯的軍事合作,如聯合生產無人機,同時拓展與中國的 400 億美元全面合作計劃,構建 “反制裁同盟”。
根據協議,其核設施將接受 IAEA “史上最嚴格監督”,包括安裝 24 小時攝像頭、允許突擊檢查等,這種 “去核化” 進程不僅涉及技術細節,更觸及伊朗作為伊斯蘭文明核心國家的尊嚴。
哈梅內伊在聲明中特意強調 “伊朗若想造核武器,早就可以行動”,試圖通過 “道德制高點” 敘事緩解國內壓力。
但伊朗并未徹底放棄核能力,其境內仍保留 2000 余臺 IR-6 型離心機,這些先進設備可快速提升鈾濃縮效率。
協議文本中,“永不制造核武器” 的承諾未寫入憲法或國際條約,僅以政府聲明形式存在,,這種 “戰略模糊” 既避免徹底激怒美國,又為未來博弈保留了籌碼,以空間換時間,通過經濟復蘇增強綜合國力,為后續談判爭取更大話語權。
結語
這場 “斷臂求生” 的交易,看似是向美國低頭,實則是以技術讓步換取戰略生存空間,畢竟地緣政治的聚光燈從一個地方挪開,必然會照向另一個。
文章信源:
原文刊登于澎湃新聞---2025.05.15:《伊朗愿承諾永不制造核武器,換取美解除制裁》
原文刊登于財聯社---2025.05.15:《特朗普稱接近與伊朗達成核協議 國際油價暴跌逾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