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州區緊扣“服務大局、服務青年”主線,創新構建“厚植文化根基、深耕基層治理、創新育人機制、著眼長效發展”的四維服務體系,探索形成青年志愿服務與城市發展互促共進的“玉州模式”。近年來,聯合各方資源組建青年志愿服務隊,參與服務項目50余個,開展主題活動200余場,累計服務超10萬人次,選樹了“全國優秀共青團員”朱永盛、“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個人”潘超等優秀青年志愿者。
厚植文化根基,讓志愿服務有厚度
聚焦玉林十字街歷史文化街區建設,將志愿服務深度融入傳統文化傳承。在藥博會、玉博會、香博會、“佼佼街”迎春花事、“十字街新春奇廟會”十字街城事文化藝術節會等系列特色活動中,組織2000余人次志愿者開展文化導覽、特色布展、節慶協辦、民俗展演等志愿服務,通過沉浸式體驗與文旅推廣相結合,立體呈現玉林傳統文化魅力和獨特風采。深度參與“三月三”新民歌大會錄制、廣西龍獅公開賽等文化活動,志愿者身著傳統服飾提供普通話、本土方言雙語導覽服務,讓芒編手藝、比劃州珮功夫、白散、茶泡、“鬱字號”系列品牌和玉林牛文化IP形象等玉林文化元素走進更多大眾視野。在百對青年集體婚禮等特色項目中,志愿者團隊全程保障活動執行,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婚俗的有機融合。
深耕基層治理,讓志愿服務有溫度
建立“群眾需求+青年特長”精準對接機制,推動志愿服務向民生領域延伸。常態化開展“青春志愿進社區 垃圾分類我先行”“‘河’我在一起 保護母親河”“青春志愿行 溫暖回家路”暖冬行動、“禁毒宣傳進萬家”“弘揚雷鋒精神 爭做時代先鋒”等特色志愿服務行動,組織超過1800余名志愿者深入參與鄉村振興、生態環保、普法宣傳、禁毒防艾等重點中心工作。深化“七彩假期情暖童心”系列主題活動,為農村、社區兒童帶去溫暖陪伴,如在高山村、鵬垌村等地招募“返家鄉”大學生和青年志愿者200余人,為留守兒童開設特色課堂和開展關愛陪伴活動;組織50余名返鄉大學生志愿者在南江街道江濱社區等村社帶領孩子們開展思想引領、安全守護、民族團結、興趣拓展等益德益智的暑假教育實踐活動。
創新育人機制,讓志愿服務有深度
構建“招募—培訓—激勵”全鏈條培養體系,激活青年成長內生動力。推行“預招募”工作機制儲備志愿者,整合區、鎮(街道)、村(社區)、中學等各級團組織資源,組建青年志愿者服務隊22個,儲備青年團員志愿者6542名;以玉州區青年志愿者協會匯聚一批團員青年,目前儲備青年志愿者1854名,涵蓋玉州區籍家鄉學生及各行各業、新興群體等社會青年。創新實施“四定工作法”,在城事文化藝術節等活動中精準落實定協調機制、定服務崗位、定志愿團隊、定后勤保障要求,實現志愿服務零事故。建立骨干志愿者培養機制,多次開展志愿服務培訓專場,將服務時長納入“返家鄉”社會實踐考核體系,青年志愿者年均參與率增長25%。
著眼長效發展,讓志愿服務有力度
持續深化青年志愿服務,構建可持續發展新格局。依托“桂志愿”、青年之家、微信群等平臺發布文化塑城、社會治理等志愿服務項目,精準對接青年需求,引導團員青年參與傳統文化展演、青春市集等特色活動。聯合玉林師范學院、玉林市機電工程學校、玉林財經學校以及各類義工組織協會,系統培育文化傳承、應急救護等專業志愿隊伍,建立校地協同育人長效機制。創新“志愿+文旅”融合模式,在“絲路古道”“寒山祈福”“州珮北帝誕”等本土非遺活動中植入更豐富多樣的志愿服務,推動傳統文化活態傳承。完善保障機制,強化志愿者保險、餐飲等基礎供給,推動志愿服務深度融入玉州高質量發展大局。(吳華權)
來源:共青團玉林市玉州區委員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