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海東
一個多月前,特朗普搞出個對韓國的“一站式購物”談判思路,想把增加防衛費分攤、削減駐韓美軍數量跟貿易、關稅等問題打包處理。結果,引動數位美軍司令官在國會作證時紛紛表示反對。詳情參見《》一文,前事不贅述。
當地時間5月15日,美國陸軍協會(AUSA)在夏威夷舉行美軍太平洋地面部隊(LANPAC)研討會,駐韓美軍(USFK)司令官布倫森在會上做了發言(下圖),對駐韓美軍問題做了較為詳細的闡述,要點如下——
在軍事行動難以開展的廣闊印太地區,駐韓美軍在克服“距離障礙”(tyranny of distance)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韓國在戰略至關重要,它是美國距離中國最近的同盟存在,“宛如漂浮在日本與中國大陸之間的島嶼或固定航空母艦”。
駐韓美軍的存在,改變了朝中俄三方的算法,提高了沖突成本;無論發生何種沖突,都為美國最高決策者提供了選項。
駐韓美軍的活動并不僅限于對付朝鮮,而是作為印太戰略的一部分,聚焦于區域作戰、活動與投資。
韓國造船生產設施以及維護、修理和大修(MRO)力量對美軍在印太地區開展活動大有裨益。
他對朝俄軍事合作表示擔憂,稱朝鮮正在用意料不到的方式發展部分武器項目,朝鮮正在實現突破,而這如果沒有朝俄合作還需要數年時間。他對朝鮮是否會學習將現有核武器搭載于現有航空手段表示“十分擔憂”。
美日韓要常態化開展軍事合作活動,并消除阻礙合作的因素;他同時希望將所有可能帶來半島的伙伴都加入聯演。
布倫森的上述講話,與他上個月在國會作證時表達的觀點基本一致,但也增加了一些新內容,比如上面的5-7三條。
布倫森此次比較集中地闡述了駐韓美軍的地位與作用,并且公開談論了駐韓美軍靈活性使用的問題,亦即駐韓美軍不應僅限于半島防御,而應在更廣泛的地區安全事務中發揮作用;這也是特朗普第二任期以來美韓方面所共同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可以說,布倫森說了大實話,核心就是駐韓美軍有必要繼續存在下去。
在駐韓美軍問題上,老布什當年是做過一些事情的,比如1991年撤出部署在韓國的核武器,比如制定了詳細的分階段(1991-2001)從韓國撤軍的計劃,宣布在2001年前全部撤出駐韓美軍。小布什當年也做了一點事情,就是2004年前后把駐韓美軍裁撤了三分之一左右。目前駐韓美軍2.5萬人左右的規模,就是美國歷屆總統“努力”的結果。
駐韓美軍的規模雖然在縮減,但戰力不弱,且還有駐日美軍和印太司令部的支持,對韓國安全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美韓同盟固若金湯的聯防態勢,說的就是這一點。韓軍能不能打,暫且不論,但駐韓美軍一旦撤了,韓國心里基本是沒底的,對朝鮮說起話來也就不會那么硬氣了。
韓國當然是不希望駐韓美軍撤走的,而朝鮮其實也不希望;比較典型的案例是,在朝美談判進程中駐韓美軍并非議題。誠然,朝鮮是喊“撤走駐韓美軍”這個口號的,但這個訴求并不在朝鮮對美國開出的恢復談判三條件中(美國取消敵朝政策、取消雙重標準、維持半島軍事均勢)。“撤走駐韓美軍”這個口號,一般出現在每年7月“反美斗爭月”的宣傳攻勢中,其主要作用是對內不對外、打空不打相,而元帥家的“反美斗爭月”也是根據形勢需要決定進行與否的,比如元帥前幾年跟特朗普搞“特殊親密關系”時,這個例行的“反美斗爭月”就停掉了,到拜登上臺之后才有恢復起來。大致來說,朝鮮“反美斗爭月”的形式意義遠遠大于實際意義,其主要功能是搞內部團結,體育場里開大會、喊口號,然后繞場一周,這事兒基本就完了,甚至連對美施壓的作用都談不到。
對我們來說,當前更應該注意的,不是駐韓美軍撤不撤的問題,而是駐韓美軍靈活性使用的問題。布倫森的話已經說得再明白不過了,駐韓美軍也好,駐日美軍、印太司令部也罷,最大的目標還是我們。這才是我們必須關注和警惕的事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