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對華連連出招,全球禁令下達后,反給中方送上兩條大路。最關鍵問題上,中方看得很清楚,早已做好了未來部署。
特朗普訪問沙特
日前,美國總統特朗普訪問中東三國,除了巴以沖突、伊朗核問題之外,還將重點放在了AI領域。特朗普撤銷了拜登時期出臺的“擴散管制”相關條件,開始推動向中東國家大規模出口AI芯片,并且強調,在全球任何位置使用中國芯片,都違反美國的相關規定。
從這一點來看,特朗普大概率是想要轉移AI產品的市場,同時以此為餌,調整地緣政治戰略,拉攏中東國家,以便實現對中國的“圍追堵截”。要知道,近年來,沙特和阿聯酋不斷砸下巨資,致力于AI創新發展。特朗普是想通過給這些國家“廣開大門”,獲得經濟回報的同時,將中東與美國綁定在一起,以此削弱中國的影響力。
特朗普
美國在中東“撒芯片”遏制中國,但這種戰略注定失敗。法國國際廣播電臺報道稱,特朗普如今的種種政策, 反而給中國在東南亞開辟出了“康莊大道”。這就是特朗普給中方開辟出的第一條路。
報道中指出,特朗普當局將中國視作“頭號對手”,但是其作出的決策確實在破壞美國在東南亞地區原有的根基。就以關稅問題為例,4月初特朗普宣布的加征關稅列表中,對柬埔寨加征49%的關稅,越南則是46%。而這些國家只能被迫進行“戰術妥協”,承諾購買更多的美國產品,并且不得不和美國繼續談判。
中國芯片產業
特朗普的單邊霸凌行為,雖然能夠在短期之內讓別國低頭屈服,確實給美國埋下了“不定時炸彈”,大幅折損美國的國際信譽。因此法媒認為,美方的做法會進一步將相關國家推到中方身邊,讓中方獲得更多國家的認可。
除此之外,特朗普對中方的針對還給中方開辟了第二條路,就是促進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內驅力。事實證明,特朗普的封鎖政策不僅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反而迫使中國加大自主研發投入,加速國產替代進程。從某種程度上說,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封鎖在客觀上形成了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倒逼機制。
芯片生產
《聯合早報》報道稱,中方高層表示,中方未來的發展立足點,重點就是要做強國內大循環,要進一步強化國內大循環的穩定性、成長性,以此應對國際循環的不確定性。確實如此,正是因為特朗普當局的針對,中國開始認識到,關鍵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亟待改變,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構建完整的科技產業鏈。
特朗普對華連連出招,雖然在短期內對部分企業造成了困擾,但從長期來看,卻激發了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內在驅動力,堅定了中國走自主創新道路的決心,并推動了國內科技生態的深刻變革。這場由外部壓力催生的挑戰,正成為推動中國邁向科技強國的強大引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