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五一期間,重慶文旅界殺出了一匹黑馬——榮昌夏布小鎮。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5月5日晚發布的數據顯示,榮昌夏布小鎮以近90萬人次的游客量,登頂2025年五一假期重慶景區接待游客量排行榜。
這一成績背后,“鹵鵝哥”林江功不可沒。在美國網紅“甲亢哥”的中國之行里,鹵鵝哥五次現身投喂,不僅向世界展現了榮昌人的好客,也將小城榮昌的特產帶到大眾視野。
與重慶的其他區縣相比,榮昌的不少物產較為獨特:醇香的鹵鵝藏著榮昌水土的饋贈,寬厚的鋪蓋面帶著小城的煙火氣,透氣的夏布織就千年清涼……這些特產如同珍珠,串聯起榮昌獨有的風物畫卷。
為什么榮昌會有這么多獨特的物產?這種獨特性,要從榮昌的移民史說起。
明末清初,四川盆地飽受戰亂,不少縣份人丁寥寥,因此清政府組織了湖南、廣東、江西等地的居民前往四川盆地定居,即“湖廣填四川”。榮昌作為“湖廣填四川”移民的重要落腳地,至今仍保留著大量移民痕跡。榮昌區盤龍鎮還擁有約4萬人的客家人聚集區,這也是重慶市最大的客家聚落。在這樣的背景下,榮昌的特產自然也受到移民的影響。
榮昌鹵鵝,圖源:榮昌文旅微信公眾號
鹵鵝原本是潮汕傳統食品,后由客家先民帶至榮昌地區,經過數百年對工藝和蘸料進行的改良,最終形成了今天的獨特風味。如今的榮昌鹵鵝以白鵝為原料,成品皮薄如紙、肉嫩彈牙、少有脂肪,讓當地居民發出了“看一眼鹵鵝就挪不動腳”的贊嘆。五一期間,榮昌區政府食堂的18元鹵鵝迅速走紅,成為榮昌人熱情好客的最佳注腳。
榮昌鋪蓋面,圖源:榮昌文旅微信公眾號
堪稱面食界巨無霸的鋪蓋面也是由填川移民帶至榮昌,并融合了福建、廣東風味。鋪蓋面店的師傅大多擅長將面塊扯成巴掌大的面皮并扔進沸水,烹飪數分鐘即起鍋,隨后將煮熟的面皮倒進配有骨湯、豌豆的湯底。端上餐桌的鋪蓋面入口滑韌,深受不少碳水愛好者的歡迎。
榮昌夏布,圖源:榮昌區人民政府網
榮昌夏布的改進也得益于移民的幫助。雖然榮昌夏布早在唐朝的《元和郡縣志》中就有記載,但是湖廣移民帶來種麻(苧麻)、織布技術,與榮昌本地織造相融合,讓夏布在清朝達到鼎盛。盡管現代紡織品已經占據市場主流,榮昌夏布仍然依靠厚重的文化底蘊和精湛的織造技藝遠銷海外。
除了這些由移民直接帶來或改進的特色物產,“湖廣填四川”移民的后代從先人手中接過了建設小城的薪火,用雙手打造了更多榮昌名片。他們以豌豆為原料研制的榮昌黃涼粉,纖細如絲卻柔韌不斷;他們精心培育的榮昌豬,適應性強且肉質上乘。這些獨特的創造,為瀨溪河畔的榮昌小城增添了別具一格的人文韻味。
如今,榮昌的鹵鵝香飄四方,夏布遠銷海外,鋪蓋面成了游子的鄉愁符號……這些特產不僅是味覺與技藝的傳承,更是一部寫在巴渝水土上的移民史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