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間關于關稅的談判剛剛露出一絲緩和的曙光,結果不到一天的時間,特朗普又改變了主意!
這次的情況和以往不太一樣,特朗普的舉動直接讓日本、印度以及歐洲等國家和地區變得強硬起來。他們心里都憋著一股氣:憑什么中國能談,我們就不行?
以前特朗普政府說什么,這些盟友可能還會聽一聽,但現在局勢發生了變化,大家是否愿意配合還真不好說。
老大一聲吼,盟友也掉頭走?
過去美國作為全球的老大,跺一跺腳,半個地球都要跟著震動。然而這幾年,特別是特朗普上臺后,他不按常理出牌,過去的套路似乎已經不再那么管用了。
他拿著所謂的“交易的藝術”滿世界敲打,實際上就是先給所有人來個下馬威,看誰先服軟就先跟誰達成協議,然后用這個成果去壓下一個目標,想著這樣一圈下來,自己就能占到不少便宜,把“美國優先”的理念發揮得淋漓盡致。
這一輪與中國的關稅談判剛有緩和跡象,日本、印度和歐洲等地卻坐不住了。雖然之前這些地方和美國關系不錯,但是一旦看到自己的利益可能受損,自然不會干等著。
日本這邊反應相當迅速,直接就跟華盛頓杠上了:你們要是想對我們汽車加稅,那絕對不可能!如果要談,那就必須先把之前加的所有關稅都取消。
這樣一來,日本的態度明顯比以前硬氣多了,不像以往那樣唯命是從。他們有自己的打算,不會再任由美國從他們身上割肉。
再看看印度,原本在一旁看熱鬧,聽到中美有可能談攏的消息后,心里頓時覺得不對勁:這樣下去,我們的利益可能會受損。
于是毫不猶豫地跑到世界貿易組織去告狀,明確表示要對美國采取反制措施,意思是你不能只顧自己,我們也需要得到應有的關注。顯然,印度這次也不會輕易被牽著鼻子走。
歐洲那邊更是有趣,之前還想著和美國聯手,試圖從中國那里找平衡、謀好處。沒想到特朗普根本沒把他們當回事,上來就說歐洲對美國“不公平”,還威脅要加稅。
這下子鬧大了,歐洲也不高興了,直接撂下狠話:要是談不攏,我們就對你上千億的美國商品加征關稅,到時候看誰難受。
“美國優先”誰會默默買單?
通過日本、印度和歐洲的舉動可以看出,美國的“極限施壓”策略已經逐漸失效,表面上看起來還行,但實際上只是外強中干。
幾十年來,美國把心思都放在金融和科技領域,制造業的基礎越來越薄弱,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空心化?,F在想要讓工廠搬回來,喊口號容易,真正實施起來卻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特朗普當初信誓旦旦地說要讓關稅降到零,吸引企業來美國建廠??涩F實如何?結果啪啪打臉。
幾年過去了,美國制造業回流的比例簡直少得可憐,連零頭都不夠。經濟學家早就看得明白,這些關稅也好,要求建廠也罷,其實不過是談判桌上的籌碼,用來逼迫其他國家讓步,好讓美國短期內獲得一些實際利益。
如今全球產業鏈早已緊密相連,尤其是中國,在原料、加工以及龐大的市場等方面都占據重要地位,任何一個環節都難以繞開。美國超市里琳瑯滿目的商品,大部分都是“中國制造”。他們清楚,真要靠關稅把制造業拉回來,難度極大。
一邊是美國政府揮舞關稅大棒,另一邊卻是美國老百姓得花更多的錢買東西,物價上漲,媒體也報道了不少美國公司因為成本增加而瀕臨破產的情況。裁員增加,失業率上升,大家的錢包癟了。
根據這樣的國內狀況,經濟怎么可能好得起來?消費者的信心指數也在持續下滑,美國的關稅政策無疑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談判桌上見真章
看著當前的情況沒有好轉,美國也意識到談判是不可避免的。
一旦美國經濟真的因此受到重大影響,那么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就會變成一個笑話,他的支持率也會受到很大沖擊。特朗普心里也很清楚,無論關稅多么“藝術”,也不能真的把自己的經濟搞垮。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這個人,如果按照常規邏輯去猜測他的行為,往往猜不準。前腳剛簽完協議,后腳就能放出話來,說要是覺得不劃算,九十天后還得加稅,這就是他一貫的風格。
此外,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私下也曾透露,這些關稅措施只是暫時性的,這也表明美國仍然希望把關稅當作一把隨時可以拿出來使用的利器,只要覺得有利可圖,隨時準備再來一波。
中國這邊的回應也很有意思,美國剛露出一點松口的跡象,我們就迅速跟進,之前加的大部分反制關稅一下子全都取消了,只保留了一小部分,并且給了緩沖期。
這并不是軟弱,而是一種姿態,一種策略,就是要告訴全世界:我們愿意坐下來好好談,追求合作共贏,但在涉及國家核心利益的問題上,我們絕對不會退讓半步。保留那10%的關稅,既是對對方發出信號,也是給自己留一手。
制造業回流夢還很遙遠
長期以來,美國一直喊著要讓制造業回流,口號震天響,但多年過去了,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進展。美國工人的工資比中國高了好幾倍,效率還不一定趕得上。
那些高端制造業,比如芯片、新能源等領域,雖然政府大力支持,但美國國內基礎設施老化的問題是個老大難。看看德州的那個芯片廠,經常因為電力供應不足影響工期,這樣的效率怎么提升?
特朗普當初承諾要振興中西部那些生銹的“鐵銹帶”工業區,結果如何呢?
企業更傾向于去南部那些稅收優惠多的州,但即使去了,電力、交通等短板依然是成本的大問題。“美國制造”要降低成本,確實不容易。
說白了,美國現在的做法就像是一場“空手套白狼”的戲碼,但最終這些成本還是要由美國自己承擔。
根據目前的局面來看,實際上正在形成一種新的“平衡”。美國還想擺出老大的姿態,但顯然有些力不從心。其他國家也不再像過去那樣對美國言聽計從,都在努力爭取本國的利益。
特朗普這種反復無常的做法,短期內看似撈到了一些好處,但從長遠來看,卻是在一點點透支美國的信譽和影響力。其他國家也不是傻子,今天你是怎么對待我的,明天就會這么對待別人。如果總是這樣折騰,誰還會真心跟你合作?
國際形勢一直在變化,美國想保住自己的霸主地位,中國想繼續向上發展,歐洲、日本、印度等國家和地區也各有各的目標和算盤。這就像是在打麻將,原來美國一家贏錢,現在其他幾家都想贏錢,誰也不想冒險讓別人胡牌。
結語
不管美國、日本、印度還是歐洲他們怎么想,對于中國來說,現在最重要的是專注于自己的事情,把經濟結構調整好,提升科技水平,拉動14億人口的大市場內需。
只有自身強大了,腰桿才能挺直,抗風險能力才會增強,別人想要拿捏你,也得考慮一下自己的實力是否足夠。
中國掌握了全球大部分稀土資源的精煉份額,關鍵時刻也能讓某些國家嘗嘗斷供的滋味。再加上這些年發展起來的跨境電商、海外倉等新模式,中國制造依然能夠繞開貿易壁壘,把產品賣到全世界。
歸根結底,關稅只是一個工具,用得好可以爭取利益,用不好也可能傷到自己。那些妄圖依靠霸權主義壓制別人發展的想法,最終都會落空。
參考信源
金融界2025-05-12——中美達成90天協議,細節至關重要
每日經濟新聞2025-05-13——開始反擊?印度突然宣布:擬對美國部分商品征收關稅!印度股市下跌
第一財經2025-05-13——特朗普再次把炮口對準盟友,稱“歐盟更過分”,歐盟有何后手?
界面新聞2025-05-13——印方:美鋼鋁關稅將影響76億美元印度產品出口,擬對美產品征收同等數額關稅
參考消息2025-05-07——日媒:日本與美國博弈的日子重新到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