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阮占江 帥標 通訊員 鄧和明 王艷忠
走進湖南郴州嘉禾縣珠泉鎮車頭村,平坦整潔的村道、白墻黛瓦的民居、綠樹掩映的文化廣場,構成一幅和諧美麗的鄉村畫卷。老人們悠閑對弈,孩童們嬉笑追逐,村民談起村支兩委,紛紛點贊:“現在鄰里和睦,有事找干部,準能解決!”
然而,這個如今祥和安寧的村莊,曾經卻是矛盾交織的“問題村”。作為城郊融合村,車頭村在2015年合并后,2280名村民的訴求與歷史遺留問題相互疊加,土地糾紛、拆遷安置等矛盾突出,基層治理一度舉步維艱。
面對困局,車頭村村支兩委以黨建為引領,創新踐行“三千精神”——不惜千言萬語動之以情、不怕千辛萬苦感之以誠、不辭千方百計抒之以困,用真情化解積怨,以實干破解難題,讓這個曾經的“矛盾村”蝶變為鄉村振興示范村。
不惜千言萬語動之以情,村支兩委用耐心化解群眾心結。2011年,鄧小娟兒子在電站引水渠溺亡,因補償問題從2012年開始上訪,要求60萬元補償。村支兩委干部堅持定期走訪,從情與法勸解,幫其解決生活困難。歷經9年努力,2021年9月雙方終簽訂補償協議。
不辭千方百計抒之以困,村支兩委積極為群眾解難題。曾小娟夫婦因2003年房屋拆遷安置地未落實多次上訪,村支兩委成員多次上門溝通,聯動縣鎮部門,解決了長達22年的歷史問題;針對原縣廣發種豬場養老金補償糾紛,村支兩委干部協調各方,幫助上訪8年的曾令早解決難題。
不怕千辛萬苦感之以誠,村支兩委以堅持贏得群眾理解。村民老雷翻建房屋遭鄰居老李反對,雙方險些動手。村支兩委干部遭老雷抵觸后未放棄,連續一周下班后上門講政策,還聯系老雷兒子共同勸說。經過20余次的溝通協調,老雷同意修改建房方案,老李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這場原本劍拔弩張的建房矛盾,在村支兩委干部千辛萬苦的努力下,最終得以圓滿化解,也讓村民們看到了基層治理的溫度與力量。
截至目前,車頭村歷史遺留問題已經基本得到解決,各類矛盾糾紛均處置在萌芽狀態,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通過盤活現有資源,村集體收入連續4年達到100萬元,群眾滿意度高達98%以上。這些亮眼的成績,是車頭村支兩委深耕“三千精神”,解鎖基層治理幸福密碼最有力的證明,也為鄉村振興打造了更加堅實的治理基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