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來看,房地產在止跌回穩的政策刺激下,什么時候才能真正走向穩定?長期來看,房地產還有沒有機會?還能不能買房,還能不能指望買房賺大錢?
最近,高盛的預測引發了熱議,今天我們也就其給大家聊一聊。
5月16日,一財發布了高盛對明年房地產市場的預測視頻,其中核心觀點是,一二線城市房價將持續企穩,房地產市場將推進 “L 型復蘇”,即市場在經歷下跌后逐步企穩,呈現平緩的 “L” 型走勢。這個時間節點就是明年的下半年。
這也就意味著樓市要想走出谷底恐怕還需要點耐心和信心。2025年依然是止跌回穩的關鍵一年,所以從最近系列政策來看,政策強度不會太弱。即使在市場回穩的過程中,也將是分化趨勢,尤其是一線城市可能會率先回暖,呈引領態勢。
那么放長遠看,房地產的機會還大不大呢?
近日,高盛發布深度研究報告《轉向內需驅動;聚焦中國房地產價值鏈中的買入機會》。高盛認為,隨著可能出臺一系列支持內需的政策,以應對外部不確定性,房地產價值鏈股迎來了新的機遇。
內容很多,信息量很大,在此,我幫大家梳理出其中的幾個核心觀點,也預測了未來10年的房地產最終結局,供大家參考,一邊總結一邊幫大家解讀。
1、2035年住房需求將比峰值低40%,70%來自一線和二線城市。
高盛預計2035年中國住房需求為每年10億平(基本情景)或12億平(樂觀情景),較2017年峰值分別降40%和30%,由必要、升級、替換需求組成。
我覺得是比較客觀的,既符合住房需求告別高速增長爆發階段,又肯定了市場高度集中化的趨勢。高盛預計到2035年,前十大開發商的全國市場份額將接近50%(2024年為21%),在一線和二線城市的市場份額可能翻倍。
一線和二線城市將貢獻約70%的全國新增住房需求,成為市場主力支撐,推動房地產市場進入“新穩態”。2035年全國房地產可售資源穩定在每年16億-19億平,住宅銷售面積4.1億-5.2億平,一級市場滿足約40%的需求,其余由二級市場和公共供應滿足,市場逐步轉向“存量主導”。
2、未來十年二手房交易將超過新房交易,或占總量三分之二。
其實,現在存量房時代就已經來臨,正處在動能轉換的過程中。2020年到2025年,二手房交易占比從20年的20%到25年的46%,顯示了在新房市場急速下行時,二手房銷量占比開始提高到“半壁江山”的新高度。
高盛預測,隨著新房供應減少及開發商行業收縮集中,2035年二手房交易規模將超過新房。在基本/樂觀情景下,二手房銷售量將達8億/9 億平,周轉率從2025年的1.3%/2.4%(城市住房總量)升至 1.6%/1.8%,或從城市商品住房總量口徑的2.4%升至3.0%/3.3%,主要由一線和二線城市驅動。
屆時,二手房占總交易量/價值的66%/64%,接近發達國家60%-90%的水平,且約75%的交易集中在一線和二線城市。
3、2035年翻新需求幾乎翻倍,可以抵消新建住房的下降。
高盛預計,到2035年翻新需求將較2024年近乎翻倍,顯著抵消新建住房需求下降。基于1%綜合翻新率、超110億平建筑存量及二手房交易增長,2035年翻新需求達20億/23億平(2024年為12億平),占總建筑施工面積60%(2024年26%)。
前段時間,官方也調研中剛剛強調了房地產市場的潛力,特別是盤活存量房和城市更新,進一步說明老舊小區改造未來市場規模巨大。2025年全國老舊小區改造投資將突破4000億元,相當于創造18萬個長期就業崗位。這種改造模式,既盤活了沉淀資產,又創造了持續收益。
隨著接下來新房市場還會繼續擴大,未來10年翻新改造的市場空間也會水漲船高。這一過程中還會推動建材、家裝等產業鏈發展!
總結下來,短期內,房地產正面臨著動能轉換的挑戰和機遇,再對過去抱有幻想那只能是自尋死路,未來買房不僅要選對城市,更要選對板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