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對口援藏工作安排,工布江達縣法院法官助理程欣,到我院坦洲法庭開展為期5個月的跟班學習。她的故事,是粵藏司法協作的生動注腳,更是新時代法治精神的溫暖傳遞。
一起來看看她的工作日記吧!
我叫程欣,是一名來自西藏工布江達縣法院的法官助理。時光如珠江潮水般奔涌向前,轉眼間,我在坦洲法庭跟崗學習已滿一月有余,此次跨越千里的學習機會于我而言彌足珍貴。
在這片改革開放的前沿熱土上,我深切感受到坦洲法庭“務實創新、公正高效”的工作作風。
理論學習與角色融入
▲初到坦洲法庭受到熱情歡迎
初到坦洲法庭,我深刻體會到兩地司法環境的差異。
工布江達縣地處藏東南,案件類型以農牧民糾紛、傳統民事矛盾為主,而坦洲鎮作為中山市經濟重鎮,案件數量多、類型新、商事化特征顯著。
此外,兩地法院工作節奏、思維模式存在顯著差異,西藏側重“和諧維穩”,廣東強調“契約精神”,雖地域有別,但為民解紛的初心始終相通。
業務實踐與經驗對照
由于之前從未接觸過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案件,初來時,我曾對該類案件的高發性與復雜性感到困惑,通過企業走訪、旁聽庭審及參與文書撰寫,我逐漸理解了廣東基層治理的“精細化密碼”。
通過企業走訪,能夠精準面對面普及法律知識,引導企業合規經營,為基層經濟秩序注入法治動能,同時能夠快速響應企業司法需求,增強市場主體信息,打造更好的法治化營商環境,體現了坦洲法庭法治先行、服務下沉的創新路徑。
▲跟隨法官們一起“送法進企業”
通過觀摩庭審,我感受到法官在庭審節奏把控的嚴謹性。法官會通過焦點歸納引導雙方圍繞核心爭議點舉證質證,避免陷入無效辯論。這與西藏地區因當事人文化水平限制而采取的“反復釋明”模式形成互補,讓我深刻體會到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并重的重要性。
▲認真旁聽庭審
在撰寫物業服務合同糾紛判決書,查找類似案例時,我發現坦洲法庭的同事在處理此類糾紛,不僅關注合同條款的履行,更注重從業主與物業公司權責平衡的角度切入。例如,物業公司是否公示服務標準、業主是否實際享受服務等細節,均被納入證據審查范圍。這與西藏基層案件中“重調解、輕程序”的傾向形成對比。
我意識到,城市化進程中的法律糾紛更依賴證據鏈的完整性和法律適用的精準性,這對法官的思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處理文書工作及電話調解
經驗反思與未來展望
一個月的工作讓我深刻認識到,廣東法院的先進性不僅源于經濟基礎,更在于“敢為人先”的創新魄力。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我對后續學習規劃如下:1.學習調解方式:學習“背對背調解”“利益置換談判”等技巧,補足高原法院調解方法單一的短板;2.鉆研典型案例:重點鉆研粵港澳典型案例,尤其是商品房買賣、勞動爭議、物業服務合同糾紛等高發案件;3.推動經驗轉化:廣東的先進經驗需與西藏實際結合方能落地。例如將“繁簡分流”機制改良為“牧區簡案快審+城區繁案精審”模式。
▲接待來立案的群眾
▲與經驗豐富的同事們交流工作
在坦洲法庭的每一天,我都被各位同仁的專業精神與人文情懷所感染。在接下來的學習征程中,我將繼續以“歸零心態”精進本事,爭取早日將“水鄉經驗”轉化為“高原方案”,為工布江達縣的群眾帶來更有溫度的司法服務。
導師感言與寄語:
坦洲法庭 法官石慧
▲法官石慧在辦案工作
與程欣初次見面,映入眼簾的是一張白里透紅、青春洋溢的甜美面龐。“確定是從西藏來的?”我心里嘀咕,這可與我想象中的“高原紅”形成強烈反差!這水靈的清澈,明明是煙雨江南、呢喃水鄉蘊藏的“鄰家女孩”才有的特質嘛。
小姑娘性格溫和、為人謙和、溫文爾雅、與人為善,很愛笑,好相處,大家相談甚歡,都很喜歡她,不久就熟絡起來。才知道她本是湖南邵陽人,在西藏大學本科畢業后就考入工布江達縣法院,這讓人肅然起敬。俗話說“人往高處走”,西藏與湖南兩地相隔千里,無論是地理環境還是經濟發展程度都存在不小差距。作為一個國家“雙一流”“211”重點大學法學專業的畢業生,在家鄉找個體面的工作應該不難,毅然放棄家鄉的“舒適圈”,前往平均海拔3600米的西部高原工作,要克服氣候、語言、環境、思鄉等重重障礙與經受各種考驗,這份勇氣、果敢與赤誠,讓人敬佩。
小姑娘很愛學習,培訓課、旁聽庭審、參加活動,一本厚厚的筆記本隨身攜帶,密密麻麻記錄著她的所感所知。
我們根據她的工作經驗、業務基礎、學習時間、接受適應度等方面綜合考慮,給她制定了一個培養計劃。
▲導師指導工作
從立案、先行調解、送達等事務性工作開始,務求掌握整個司法程序的工作流程,然后是更高階的實地調查、參與庭審、撰寫文書等,難易適當、循序漸進,同時讓她充分參與法庭的下村居、前端治理、普法宣傳等各項活動,讓她充分了解到法庭以人為本,立足區位優勢,在“同心網”“粵港澳同心橋”解紛機制、爭創“楓橋式人民法庭”等工作中,設立的創新機制、特有的法治文化及打造的品牌特色。
從“世界屋脊到改革開放前沿”、從“傳統農耕文化到高質量發展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中,有所領悟、有所收獲、有所成長。
小姑娘也很勤勉,交代的任務都能保質保量完成。
有一次我拿了兩件較為簡單的案件讓她草擬文書,在告知相應的裁判要點以及參考模板后,我考慮到她經驗不足、之前工作量的差異,特意給了她非常充足的時限,并叮囑她不用太著急。沒想到小姑娘一兩天時間就撰寫好了判決書,并且完成質量較高,判項計算數額也完全正確。
來法庭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小姑娘不但對程序性事務較為熟悉,一天出具十幾份調解書、裁定書也不在話下。
我們開玩笑地說,按照這樣的高質高效,回工布江達縣法院大概率是“辦案狀元”了。
▲參加培訓交流會
我們也從程欣這里學習到不少“高原辦法”,工布江達縣總面積1.296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8萬人,其中藏族占92%,可謂是“地廣人稀”。
她所在的縣法院民商事案件年平均收案量為兩百多件,數量雖然不多,但是每件都堅持“調解優先”、繡花針式的精細化辦案,并通過“以保促調”“人民調解”“執行聯動”“普法宣傳”等多元解紛。
由于部分區域交通不暢,他們做實做深便民服務,將司法服務觸角延伸至鄉鎮,在設置派出法庭的同時,通過駐村辦案、巡回審判等方式解決偏遠地區訴訟難題,法官及助理有時候為了調查取證或者上門調解,下沉基層,期間花費一兩個星期已是家常便飯;在途好幾天還處在“前不著村后不著店”、借住牧民帳篷的情況亦不鮮見,甚至有些法官是長期駐扎在村居,就地辦公,不但肩負起化解矛盾糾紛的職責,還以法治力量護航民族團結,助力社會穩定。這些都用實際行動真正詮釋了“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無私奉獻精神。
▲院領導來法庭暖心慰問跟班學習近況
我在想,我院與工布江達縣法院分處在祖國的南部與西部,距離雖遠,但工布江達縣法院以司法之力共筑民族團結與我院助推粵港澳大灣區法治共融共創發展,兩者精神內核卻是具有共通性的。
程欣作為此次跟班學習的干警,是兩地雙向交流的橋梁與紐帶,也是兩地深化司法協作的踐行者。她向我們傳遞西藏司法實踐中的獨特智慧,以后也將“廣東經驗”帶回,為西部司法工作注入新動能。
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名奮斗不息立志推動西藏法治建設的青年干警的堅毅與擔當。
未來可期!
壹法中山融媒體工作室
編輯:高欣悅
一審:吳娟歡
二審:丁向娜
三審:林 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