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正考慮打破長達40年的核能禁令,比利時議會投票放棄核能退出計劃……歐洲對核能的興趣正在恢復。
當地時間5月15日,比利時議會以108票對8票的結果,放棄原定的核能退出計劃。丹麥氣候大臣阿加德(Lars Aagaard)本周也在議會表示,丹麥不能僅靠太陽能和風能來支撐電力系統,政府將啟動對核反應堆的調查分析。
法國橋智庫主席周瑞(Joel Ruet)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核能在歐洲似乎正在復興。意大利宣布將探索小型模塊化反應堆。法國致力于延長其反應堆的使用壽命,同時開發新一代的歐洲壓水堆(EPR)。核能在未來仍有前景,尤其是在我們需要對沖能源來源風險的背景下。”
歐洲對核能恢復興趣
多年來,出于公眾擔憂等原因,歐盟部分成員國對核能持抗拒和反對態度。例如,1985年,丹麥出臺核能禁令,希望專注風能等綠色能源。2003年,比利時通過了一項逐步淘汰核能的法律,規定核電站最遲應于2025年前關閉,同時禁止新建反應堆。2019年,西班牙宣布計劃到2035年前關閉其七個核反應堆。德國則已在2023年關閉最后三座核電站。
但據經濟分析公司標準普爾全球2024年的一份報告,自歐洲能源危機發生以來,部分歐洲國家對核能的反感已經減退。
今年1月,根據民調機構Megafon的調查,55%的丹麥人支持結束核能禁令,而2022年這一比例為46%,目前僅27%的人希望維持禁令。在德國,民調機構Innofact公司4曰公布的一項民調結果顯示,55%的德國人支持核能,32%的民眾認為應建設新的反應堆。
從歐盟層面的改變來看,2023年10月,歐委會同意將現有核電廠納入電力市場改革。該協議規定,各國政府可以為旨在延長現有電廠運營壽命的投資申請差額合同。同年11月,歐洲議會通過《凈零產業法案》,在“先進技術”部分,小型模塊化反應堆(SMRs)被列為可以為脫碳作出重大貢獻的技術之一。
周瑞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關于能源是否可持續、可再生以及是否能助力綠色轉型的分類法規(即分類標準)正在演變。從長遠來看,新型反應堆設計和技術有望提高效率和生產力。”
在成員國層面,除丹麥和比利時外,今年3月,德國核能工程行業協會表示,德國理論上仍有可能重新啟用多達六座核電站。在上個月西班牙發生全國性停電事故后,該國也掀起了關于暫停關閉核電站的討論浪潮。
與此同時,英國和法國已同意延長現有核反應堆的使用壽命。今年2月,英國斯塔默政府宣布,將簡化小型模塊化反應堆(SMR)的建設流程。3月,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將向法國電力公司(EDF)提供一筆補貼貸款,用于覆蓋建造六座新核反應堆的部分建設成本。
去年,捷克宣布將計劃建造的反應堆數量從一個增加到四個,到2040年,核能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將提升至68%。2023年,波蘭通過建設六個小型模塊化反應堆(SMRs)的計劃。自2022年起,瑞典政府已開始更新關于建造核電站的法律,以促進新的核電項目建設。
瑞典工業與能源大臣布詩(Ebba Busch)表示:“如果你想要大量電力且希望其完全脫離化石燃料,那么核能就是你的選擇。”
根據世界核能協會的數據,2024年,歐盟33%的電力來自化石燃料和生物質,24%來自核能,28%來自風能和太陽能,15%來自水力發電。核能在基荷電力中的比例更高,提供了約一半的低碳電力。
AI支撐核能需求
與人工智能(AI)相關的數據中心需求也在支撐核能的發展前景。
不僅是在歐洲,今年4月,美國能源部(DOE)選定16個站點,用于快速建設數據中心和能源發電設施。該部門在聲明中表示,這些站點具備“現成的能源基礎設施,可加速審批流程以支持新建能源發電項目,包括核能發電”。
投資銀行高盛在今年1月的一份報告中寫道,到2030年,與2023年相比,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到2030年將增長超過160%。全球需要額外85-90吉瓦(GW)的新核能產能來滿足數據中心電力需求的增長。僅在美國,科技巨頭在過去一年就簽訂了超過10吉瓦的核能合同。
今年5月,核能開發商Elementl Power宣布,已與谷歌簽署協議共同開發三個先進反應堆項目,每個站點將至少產生600兆瓦的發電容量。去年10月,谷歌與小型模塊化反應堆公司Kairos Power合作,承諾購買該公司反應堆群的電力。谷歌彼時表示,首座反應堆將于2030年前投入運營。
在4月底的一次會議上,亞馬遜全球數據中心副總裁米勒(Kevin Miller)稱,為了滿足電網所需的能源,該公司正投資于先進核能和碳捕獲技術。AI初創公司Anthropic聯合創始人克拉克(Jack Clark)估計,到2027年將需要新增50吉瓦的電力容量以支持AI發展,這相當于約50座新核電站的發電量。
全球經濟分析公司BCA Research策略師佩洛索(Jeremie Peloso)表示,作為一種零碳、廉價、穩定的基礎負荷能源,核能的長期看漲前景完好。
佩洛索稱,人工智能(AI)是核能投資的加速器。全球數據中心的電力消費份額將繼續上升。AI模型的使用增加會推動能源消耗,芯片的高冷卻需求也會消耗大量能源,而核能這樣的基礎負荷能源是最佳的解決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