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16日訊 在日照市嵐山區,有一家生意火熱的牛肉湯館。湯館的老板,是一名小兒麻痹癥患者。雖身患殘疾,但他沒有向命運低頭,勇敢創業,只為打開人生更多的可能性。在第三十五個全國助殘日來臨之際,讓我們走進梁亮的滾燙人生。
臨近中午,鎮上一家牛肉湯館的湯鍋里已冒出縷縷熱氣。梁亮佝僂著身子站在灶臺前熬湯。日復一日的重復動作,梁亮駕輕就熟。
熱騰騰的牛骨湯翻滾出乳白色浪花,就像梁亮的命運,在沸騰中熬出了滾燙的人生。
命運的不公,讓梁亮的成長之路布滿荊棘。先天性小兒麻痹癥讓他走路搖晃、吐字模糊。童年時,“不一樣”三個字深深地烙在脊梁上。
“我以前也想過這事,自己不干,在家天天耍也行。但是,父母也不能照顧我們一輩子吧,現在可以幫我干點,以后幫不了,還得靠自己生活。”日照市嵐山區巨峰鎮大鍋全牛湯店老板梁亮說道。
也正是這份“不一樣”,磨礪了他的堅韌。在家庭的愛意包圍下成長起來的梁亮,選擇了不向命運低頭。初中畢業后,梁亮早早進入社會。從在養殖場給父親幫工,到快遞小哥,梁亮在無數個深夜摸索著生存的可能。直到2023年,他才萌生了開牛肉湯店的想法。
“我父親自己養牛, 后來我們賣肉,再后來我就尋思賣肉也不行,平常不能賣不是,我自己開個牛肉館試試。”梁亮說道。
對于梁亮來說,這不僅是謀生,更是向命運宣戰。學藝之路比他預想的更坎坷,卻也得到更多來自陌生人的溫暖。
梁亮去學的時候,剛開始去看了一個日照最火的一家牛肉湯店,“老板問我是哪里人,我說是巨峰的,老板說本地不教,看見我不容易,說可以,同意了。”梁亮說道。
2023年8月,梁亮學成歸來后,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的積蓄,他的牛肉湯小店在質疑聲中開業了。誰也沒想到,這個走路歪歪扭扭的殘疾人,用實在的分量和地道的風味,迅速俘獲了一批食客。
許多食客稱贊味道鮮美,價格實惠。“經常來喝,他這里的牛是自己養的,這個湯確實好喝。”食客說道。
“我們一般早上4點鐘起床,起床后宰殺牛,宰殺 后浸泡一下下鍋煮,煮到11點左右煮熟了,再用我們自己秘制的配方煮這鍋湯,煮熟以后,我們在11點左右開始售賣。”梁亮說道。
生意火爆,但人手不夠成了新的難題。弟弟得知后,辭去理發師的工作,回到巨峰與哥哥并肩作戰,從城里發型師到牛湯館“二把手”,梁文京圍裙一系,有模有樣地開干了。哥哥負責把控牛肉湯品質,弟弟給哥哥充當“翻譯”,跑堂、切肉、收拾衛生,哥哥不能做的,梁文京全部“包圓”,日子雖忙碌,卻充實而有盼頭。
“我長大了,能幫的我就幫,臟活累活我干。”梁亮的弟弟梁文京說道。
如果說梁亮的人生是一幅殘缺的拼圖,父母的關愛,兄弟的幫扶,最終將他的人生拼圖拼湊完整。如今這間50平的小店,每天能賣出300碗牛肉湯,梁亮在個人的社交平臺寫道:“努力賺錢,不僅為了物質滿足,更為實現自己生活更多的可能性而拼搏。”
“我現在在想,我們這種殘疾人,也可以自己實現自己的夢想,自己去實現自己的價值,我們不比別人差。”梁亮說道。
淋過雨的人,最懂給別人撐傘。隨著小店的生意走上正軌,客人越來越多,他們特意把“殘疾人優先錄用”貼在招工欄,他想用一鍋濃湯架起橋梁,讓曾被命運淋濕的人們,在這里找到遮雨的屋檐與重新出發的勇氣。如今,梁亮兄弟的牛肉湯館,早已成為巨峰鎮的溫暖地標,食客們循著香氣而來,捧起一碗碗熱氣騰騰的牛肉湯,也咀嚼著這對兄弟用堅韌與溫情,熬煮的生命滋味。
殘缺或許讓生命曲折,但沸騰的熱望與互助的善意,終能將破碎的人生熬成圓滿。
閃電新聞記者 徐一丹 通訊員 宗杰 王飛達 丁明杰 張潮歌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