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娛樂家
在愈燒愈烈的短劇競爭戰(zhàn)里,紅果憑借字節(jié)系的全方位支持,一年內實現了令人瞠目的增長,穩(wěn)居行業(yè)第一,幾乎成為“短劇”的代名詞。長視頻平臺對紅果的圍堵一度成為熱門事件。
而在紅果身后也盤踞著一位短劇“老二”——河馬劇場,盡管其也曾有高光表現,現如今也要無奈面臨市場差距被進一步拉大,甚至可能引發(fā)用戶流失的局面。
QuestMobile《2025中國移動互聯網春季報告》
據QuestMobile最新統計,截至2025年3月,紅果短劇月活躍用戶已超過1.73億,而河馬劇場的月活用戶達4167萬,差距進一步擴大,如果跟河馬內部數據口徑對比,今年顯然出現了下滑趨勢——河馬劇場相關負責人在3月的網絡視聽大會上公開披露,其月活在2024年突破6000萬、單月廣告收入超1億。
與此同時,在紅果不斷炮制出如《好一個乖乖女》《家里家外》等破圈10億短劇,其商業(yè)化能力也日益成熟,三月分賬報告顯示,單月分賬破5億,超過10家版權方單月分賬破千萬,彰顯強大的營收能力。
另一邊的河馬劇場,近期引起話題只在于劉曉慶下場主演短劇《萌寶助攻:五十歲婚寵》,絕對爆款的缺失讓大眾無法進一步記住河馬劇場的存在。
《萌寶助攻:五十歲婚寵》截圖
也因此,當下的河馬劇場面臨著一個尖銳而現實的問題:在這個“馬太效應”日益明顯的市場,面對紅果摧枯拉朽的強勢碾壓表現,以及后來者、跨界者不斷迎頭趕上,腹背受敵與生存空間被不斷擠壓之下,這位“行業(yè)老二”還有翻盤的機會嗎?
然而,河馬劇場背后的點眾科技并非無名之輩。
這家成立于2011年的企業(yè),憑借在數字閱讀領域多年的積累,擁有豐富的IP資源和內容運營經驗。2022年轉型進軍短劇領域后,憑借投流領域的出色表現,一度風光無限,并迅速推出了“繁花劇場”和“河馬劇場”兩款產品,成為市場矚目的焦點。
點眾科技合作發(fā)行爆款短劇《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
這種矚目并未持續(xù)太久。
隨著免費短劇光速崛起,點眾的投流業(yè)務面臨嚴重考驗,而處于第二位置的河馬劇場無法像紅果那般直接擄獲字節(jié)系幫扶,其本身所需的、高昂的“投流”成本和內容制作費用吞噬了大部分收入,使得利潤率維持在較低水平,微薄利潤率其實很難支撐起長期戰(zhàn)略布局。
在短劇浪潮的下半場,當短劇行業(yè)從野蠻生長逐漸走向理性成熟,點眾與河馬劇場必須作出戰(zhàn)略抉擇。
在互聯網這個贏家通吃的市場,次要玩家往往只有兩條路:要么找到差異化生存的藍海,要么淪為巨頭的獵物。
01
差距之下的生存困境
河馬劇場與紅果短劇之間的差距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先,資源稟賦的差異是最為關鍵的因素。
紅果短劇背靠字節(jié)跳動,擁有抖音和今日頭條等超級流量平臺的支持。這種背景使其在獲客成本和用戶觸達效率上具有先天優(yōu)勢;而河馬劇場雖然有點眾科技的支持,但在資金實力和流量資源上仍難以與字節(jié)系媲美。
其次,內容生態(tài)的差距不斷擴大。
河馬劇場(左)紅果短劇(右)
紅果短劇已上線短劇超過1.5萬部,并每月保持上千部的上新速度,內容供給充足而多元。相比之下,河馬劇場雖然擁有點眾科技的優(yōu)質版權資源作為IP基礎,但在內容的數量和更新速度上仍有明顯差距。
在商業(yè)模式上,河馬劇場采用了“免費+廣告+會員”的混合變現策略,這與紅果幾乎主打免費+廣告的運營模式形成了差異化。河馬劇場實行廣告解鎖與會員訂閱雙軌制,部分短劇完全免費,部分則需要購買99元/年的會員卡解鎖。
河馬劇場App截圖
而紅果短劇則憑借各類IP與抖音流量的強大組合,解決了上游供給和下游用戶的雙重問題。
長期來看,河馬劇場的混合變現模式理論上可能具有更強的盈利韌性,但紅果短劇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已使其在生態(tài)建設上占據明顯優(yōu)勢,更重要的是背靠字節(jié)龐大現金流,即便短時間只在意規(guī)模擴張而不考慮商業(yè)化也并沒有太大壓力。
更為致命的是“投流”效率方面的嚴重劣勢。
紅果短劇作為字節(jié)跳動旗下產品,不僅可以直接借助抖音、今日頭條等平臺的流量支持,實現內部低成本導流,更關鍵的是,據DataEye統計,2024年上半年,巨量引擎成為短劇投放消耗第一大平臺,占比高達74%。
DataEye《2024年微短劇買量投流報告》
與此同時,抖音旗下短劇小程序“金枝看劇”截至2025年3月月活數高達2238萬,QuestMobile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9月,抖音短劇小程序整體月活躍用戶規(guī)模逼近2億。
紅果短劇憑借這種生態(tài)級優(yōu)勢,能夠以更低的成本獲取更多用戶,而河馬劇場則需要支付高額費用向這些平臺購買流量,處于結構性劣勢。
換言之,字節(jié)內外幾乎控制了短劇市場的主要流量渠道。
盈利能力的不足進一步加劇了河馬劇場的困境。
盡管點眾科技短劇業(yè)務月充值收入穩(wěn)定在4-5億元人民幣,但其董事長陳瑞卿曾公開透露公司整體利潤率僅為1%。如此微薄的利潤率很難支持持續(xù)的內容投入和市場推廣,更不用說與資金雄厚的字節(jié)系進行長期競爭。
河馬劇場App截圖
在內容領域,資金實力和利潤水平往往決定了平臺能否持續(xù)產出高質量內容,并保持用戶增長。
就在目前的競爭格局下,河馬劇場想要實現反超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更現實的目標還是鞏固“行業(yè)老二”的位置,并尋找差異化發(fā)展的方向,在細分領域構建自己的護城河。
02
要破局,還需多變
盡管面臨諸多挑戰(zhàn),短劇市場的整體增長態(tài)勢仍為河馬劇場提供了一定的生存空間。
根據高盛之前的一份研報顯示,中國短劇市場的年化規(guī)模已經超過電影市場,接近長視頻流媒體市場的70%,預計到2027年有望達到910億元人民幣,未來兩到三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約為25%。
在如此巨大的市場中,即使做不成“老大”,河馬劇場仍有足夠空間實現可觀的用戶規(guī)模和營收。
艾媒咨詢《2024-2025年中國微短劇市場及出海市場分析報告》
同時,河馬劇場的國資背景也是一個潛在優(yōu)勢。盡管應用商店及公司信息均指向點眾科技為實際運營方,但河馬劇場也與中廣電傳媒有一定關聯。
該背景可能在政策支持、內容審核和行業(yè)資源獲取方面帶來一定優(yōu)勢,特別是在短劇行業(yè)監(jiān)管逐步收緊的大環(huán)境下。在2025年的政策環(huán)境中,符合主流價值觀、積極健康的內容將更受支持,而河馬劇場與國資的關聯可能有助于其在內容合規(guī)性方面占據先機。
通過ASO(應用商店優(yōu)化)等策略,河馬劇場曾成功使其長期位于蘋果應用商店的免費榜和娛樂榜前列,這種高排名為其帶來了一定量的自然用戶。
圖源:點點數據
這些動作都表明,即使在資源處于下風的情況下,河馬劇場仍能通過精細化運營找到一些降低獲客成本的方法。
而面對接下來或許更加嚴酷的競爭形勢,河馬劇場唯有通過差異化戰(zhàn)略和多元化發(fā)展才能在夾縫中求生存。未來的破局之路可能有以下幾個關鍵方向。
其一,內容差異化。
當前短劇市場存在明顯的內容同質化現象,大量劇集在題材、敘事模式和情節(jié)設置上高度相似。
這是河馬劇場可以突破的關鍵點,打造更多具有明顯辨識度的精品內容、避免簡單跟風熱門題材。
河馬劇場App截圖
點眾科技董事長陳瑞卿曾提及改編《三言二拍》用于教學,以及翻拍《黃飛鴻》系列電影的構想,這種對內容邊界的探索無疑值得嘗試。通過開發(fā)兼具文化價值和商業(yè)吸引力的內容,河馬劇場足以在市場中屬于自己的內容品牌形象。
其二,多元化收入結構并提升盈利能力。
當前,河馬劇場主要依靠廣告變現和會員訂閱,但面對高昂的內容生產和用戶獲取成本,這種單一的B2C模式難以保證足夠的利潤空間。接下來,河馬劇場應積極開拓ToB和ToG業(yè)務領域。
河馬劇場定制短劇
在To B方面,品牌定制劇是一個極具潛力的方向。通過為企業(yè)量身定制短劇內容,將品牌理念自然融入劇情中,不僅能獲取企業(yè)的直接投入,還能降低“投流”成本,由合作品牌分擔流量成本。
這種模式既能滿足品牌的營銷需求,又能為河馬劇場帶來穩(wěn)定收入。
紅果當下已經開始入局,河馬需要加快速度。
紅果短劇陸續(xù)出現品牌營銷
在To G方面,與政府部門合作開發(fā)文旅短劇、政策宣傳短劇等,也是開拓穩(wěn)定收入來源的有效途徑。事實上,這方面與河馬劇場的國資背景相得益彰,有望成為其差異化競爭的重要支點。
其三,深化生態(tài)合作并構建競爭壁壘。
“河馬合伙人”計劃是河馬劇場在生態(tài)構建方面的重要嘗試。據相關報道河馬已與騰訊視頻、愛奇藝等14家合作伙伴達成戰(zhàn)略協議。盡管具體合作細節(jié)尚不明確,但這種姿態(tài)無疑是正確的,畢竟如今市場上想要挑戰(zhàn)紅果的平臺實在太多,在資源和戰(zhàn)略上進行一些聯合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
“河馬合伙人”計劃
最后,則是通過海外市場拓展是繞開國內紅海競爭。
基于點眾科技已通過DramaBox在海外市場取得了一定成績,并計劃推出100部海外原創(chuàng)短劇,其實也為河馬劇場接下來的國際化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像是更多將河馬劇場的內容通過譯制進行海外分發(fā),或對于不同的海外市場,應制定差異化的內容和運營策略,如針對東南亞市場開發(fā)具有本地文化元素的作品,針對北美市場則可能需要更高制作水準和更注重敘事結構的內容。
畢竟相比DramaBox佳績不斷,字節(jié)系Melolo、PikoShow等短劇產品還處于起勢階段,搶先成為短劇出海一哥,或許值得點眾科技進一步all in。
2024年1-8月DramaBox下載量、收入雙第一
總之,面對紅果短劇的全面領先,河馬劇場可以退而求其次,專注于某些特定的用戶群體或內容類型,深耕細分市場。
聚焦細分市場不僅可以降低與巨頭的正面競爭,還能提高內容的針對性和用戶轉化效率。“小而美”的發(fā)展模式,或許比盲目追求全面超越更加務實和可行。
短劇行業(yè)正從野蠻增長走向存量成熟競爭的下半場。從短視頻平臺的發(fā)展歷史不難看到,純粹的一家獨大其實很難出現,那些最能適應環(huán)境變化、最具創(chuàng)新精神和長期主義的平臺總能找到出路。
對河馬劇場而言,挑戰(zhàn)與機遇并存,關鍵在于能否做出正確的戰(zhàn)略選擇,并付諸堅定的執(zhí)行,機會從來只會留給真正有準備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