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重慶市永川區實驗小學第二屆跨學科項目式學習學術年會舉行,本次活動以“有界·跨界·無界——項目式學習賦能創新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為主題,與會嘉賓聚焦“項目式學習賦能跨學科”,深入探討項目式學習如何打破學科壁壘、創新育人方式、重構教育生態,為創新人才培養注入新動能。
永川區實驗小學第二屆跨學科項目式學習學術年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共話項目式學習的探究與實踐
折疊、扭曲、旋轉,一張紙也有無限飛行可能;晾干、腌制、封裝,田間蔬菜搖身一變成為舌尖上的泡菜;制版、印刷、扎結、染色、拆線,一道道工序下,非遺扎染布里生“花”……在永川區實驗小學融慧廣場,一派繁忙景象。各年級項目學習“工作坊”的學生們以圖文、視頻、手冊等形式,沉浸式向與會來賓、教師介紹項目成果,分享項目學習過程中的感悟和收獲。現場還特別展示了該校與重慶科創職業學院達成科技教育戰略合作,充分整合學院特色場館和資源,深化“項目+體驗”“項目+探究”“項目+實操”“項目+競賽”四種合作范式,助力學校跨學科項目式學習走深走實。
如何讓項目式學習更貼近兒童視角?學術交流活動上,永川區實驗小學副校長周月玲以“兒童工作坊”為載體,以《小學“科學+”項目式學習的探究與實踐》為主題,深度剖析了學校通過以項目式學習為抓手,建構課程體系,通過自主、合作、探究,把學習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有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生動實踐。
在“雙新”背景下,如何以文化基因喚醒育人自覺?聚焦跨學科融合,成都市雙流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學校教務處主任王麗萍帶來《品古今名人 做時代新人》年度風云人物課程實踐分享,這場以“風云人物”為載體的跨學科之旅,通過展現課程設計的系統思維,讓與會嘉賓看到學科壁壘消融后,德育與智育是如何在真實情境中實現知行合一。
“從頂層架構到校本化實施,從資源整合到評價創新,教育變革不僅需要理念先行,更需要腳踏實地的深耕。”作為享譽市內外的名校——重慶市巴蜀小學將學術理想化為持續探索的核心動力,深刻分享了該校在教育教學改革中的潛心耕耘與開拓創新。
當天學術交流年會還特別邀請到西南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授白智宏作專題講座。白智宏以“跨界思維與跨學科教學——核心技藝與關鍵策略”為題,講述了跨學科綜合素養以及學以致用的轉換性教學研究和教學策略。
持續推動“教”與“學”根本轉變
“本次年會既是實驗小學深化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實踐,也是永川區落實國家基礎教育改革行動、探索創新人才培養路徑的生動縮影。”永川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教委主任具榮海表示,項目式學習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強調以真實問題為驅動,以跨學科知識為支撐,以合作探究為方式,讓學生在解決復雜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永川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教委主任具榮海講話。主辦方供圖
據悉,2025年是永川區“育人質量提升年”,永川區教委在全區“一校一策”推進“新卓越”課堂、“新卓越”教研和“新卓越”學校建設,鼓勵學校探索實踐大單元教學、跨學科主題學習和項目式學習等新模式,推動“教”與“學”方式的根本轉變。
具榮海表示,永川區實驗小學作為永川區基礎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在項目式學習和跨學科融合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接下來,永川區教委將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通過培育教育教學改革樣板校、示范校,加強輻射引領,推廣優秀經驗,形成區域教育創新發展的新格局。
“學校自建校以來,就圍繞學生核心素養,開展項目式學習,著力培養善于學習知識、更善于運用知識的復合型人才。”永川區實驗小學黨總支書記、校長羅江兵介紹,2024年,學校立足國家政策導向與區域教育實際,聚焦“科學+”主題,探索以“兒童工作坊”為載體,深化項目式學習實施路徑,并取得積極成果。接下來,學校將在模式建構、技術賦能、社會協同等方面持續探索實踐,不斷深化“兒童工作坊”這一項目式學習實施載體,有效助力創新人才的早期發現和培養。
據悉,重慶市永川區于5月13日召開全區教育大會,錨定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區和重慶教育副中心。永川區實驗小學副校長李廷海表示,本次學習學術年會也是深化落實全區教育大會精神,“見行動、見成效”的具體作為。(林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