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美國順利同沙特簽訂了一份價值高達1420美元的軍售協議,這是美沙兩國歷史上所簽訂的最大一筆軍售協議,同時也是特朗普政府難得的一份政績。
然而這份政績能否落到實處,還得打個問號。
因為由于關稅大戰的影響,目前中國正對稀土進行越來越嚴格的管制。而稀土又是制造尖端武器,所必不可缺的原材料。
雖然中美已經在日內瓦達成了關稅談判,我國也同意取消一些非關稅反制措施,但對于稀土的出口管制則依舊保留著。
針對此,特朗普政府感到無能為力,在日內瓦協議談判之時便曾經得寸進尺,對我國提出了解禁稀土的附加條件。
據媒體報道,經過了5月10日和5月12日這兩天的談判之后,中美兩國終于在關稅下達成協議。
雙方一致同意取消91%關稅,并將額外的24%做出暫停加征九十天的處理。
此外,我國還同意取消4月2日后,針對美國所執行的非關稅反制措施。
當時,我國所做出的非關稅反制措施中,主要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加強對于稀土的出口管制;二是將部分美國人和美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中;三是在世貿組織爭端機制下,起訴美方的不合理關稅。
在這些非關稅反制措施中,有哪些會因為本次日內瓦關稅協議的簽訂而宣布被取消,我們不得而知。
只知道,對于稀土的出口管制肯定是不會取消的。因為我國政府早就明確表明,稀土不是貿易問題,而是安全問題。
言下之意就是說,即便沒有中美關稅貿易,我國政府遲早也會加強這方面的管控的,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頂多是加快了出口管制措施的出臺而已。
稀土這種東西全世界到處都有,除了我國之外,像蒙古、烏克蘭,以及美國自己都有不少稀土礦物。
甚至提取稀土的技術也并不尖端,即便是一些發展中國家,也能夠輕松掌握,何況是美國的。
對于美國來說,想要自己重啟稀土產業鏈,并不是一件難事,關鍵問題還在于成本。
美國以及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固然都可以提取稀土元素,但由于技術不夠成熟,且人力和發電等單方面的成本過高,會導致最終提取出來的稀土元素,將會昂貴到難以承受的地步。
而我國的稀土提取卻可以將成本壓得很低,一方面在于我國的“稀土之父”徐光憲曾經就此下苦心,研究了三十年的時間,經過數千次試驗之后,終于使得我國稀土分離技術領先于世界。
另一方面則在于稀土在分離提取的過程中,需要耗費不少電,而我國政府經過了幾十年對于基礎設施的高額投入,已經早就實現了村村戶戶都通電了。
電力方面的基礎設施早就十分堅實,能夠為稀土產業鏈提供強大的支撐。
美國等西方國家想要重啟產業鏈的話,首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要有足夠強大的電力設施。
這對于目前的美國來說,著實是一個難以達成的要求。
在本次日內瓦關稅談判前,就已經有美國媒體爆料表示,中國對于稀土的出口管制措施,其效果正在逐漸顯現。
這導致美國面臨著一個兩難選擇,要么老老實實低頭去同中國進行談判;要么就是接受稀土供應鏈中斷的事實。
比如:在5月9日時,特朗普政府便被爆出其正在考慮對中國降低關稅,希望中國也降低對美國的關稅,同時取消對于稀土的出口管制。
如今中美兩國確實達成了關稅協議,雙方也都一致同意將對方的關稅,下降至10%左右。
同時,我國也同意取消部分非關稅反制措施,只不過特朗普所心心念念的稀土出口管制,并不在本次的取消范圍內。
同樣是在5月9日這一天,我國商務部等多個部門一起在廣東深圳召開打擊戰略礦產走私出口的現場工作會,這很明顯就是針對稀土出口的。
從這一系列行動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國政府是沒有半點想要取消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的想法,反而在努力確保這一措施能夠得到有效執行。
如果我國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繼續執行下去的話,將對美國軍事武器,以及能源和高科技的生產造成重大負面影響,嚴重的可能會導致生產鏈中斷。
美國這邊剛剛從沙特拿到了一大筆訂單,如果因為稀土問題,而導致生產不了,訂單泡湯的話,美國的損失豈不是很大。
在本次關稅談判中,特朗普的團隊就曾經明確提出一個附加條件,希望中國能夠用解禁稀土出口管制,來換取美國關稅的降低。
然而當時我國談判團隊也明確表示,稀土出口事關中國戰略資源的主導權問題,是決然不能拿來當籌碼談判的。
本次特朗普之所以急著要去日內瓦同中國談判,可不僅僅在于中國的稀土出口管制,影響了美國的軍工武器和高科技產品的生產,還在于美國國內即將要面臨嚴重的物價上漲,以及美債到期的償還壓力。
如果中美兩國繼續處于這種因為高額關稅而實質性貿易脫鉤狀態的話,在這幾重壓力下,美國必將要激起一股反特朗普的熱潮。
屆時,將導致一年多以后中期選舉的失敗,以及三年多后總統選舉的失敗。特朗普再怎么神經大條,心里也清楚,這樣的結果是決然難以承受。
而相比之下同美國的貿易脫鉤,雖然會使得我國一些外貿企業感到很難受,但我國還有轉口貿易這一條路,可以適當緩解一下壓力。
除此以外,就沒有別的壓力了。
故而在本次關稅談判中,美國明顯是屬于比較急的一方。
既然如此,我國自然也有底氣,去拒絕特朗普團隊所提出的,拿關稅下調來換取稀土解禁的要求。
而特朗普的團隊,面對我國談判團隊的嚴詞拒絕,也無計可施,只能選擇在這方面做出退讓。
畢竟美國只要同我國達成協議,就可以至少緩解一下,美債和物價的壓力,只剩下稀土的壓力。
但如果不同我國達成協議的話,就是美債、物價、稀土三方面的壓力一起涌上來。如此,特朗普政府哪里承受得了。
既然稀土被我國政府視為一種戰略資源,用于嚴加管控,那么在什么情況下,我國政府會考慮解禁稀土呢?
我國對于稀土的出口管制由來已久,早在2006年的時候,中國的國土資源部便開始停止發放稀土礦開采許可證。
然而一直到了拜登總統時期,隨著美國以戰略安全為由,對芯片等高科技產品進行出口管制,同時還試圖聯合其他芯片生產國和地區,對我國進行科技封鎖圍堵。
針對美方的這一舉動,我國方才選擇打出這張稀土牌,逐漸升級對于稀土的管控措施。
故而,如果特朗普政府真的想要讓我國解禁或者放松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的話,恐怕需要對等解禁一些芯片等高科技產品出口才可以,而不是簡簡單單拿出關稅下調來講。
美國的關稅下調,頂多只能對應我國的關稅下調;美國對于芯片等高科技產品的出口解禁,方才能夠對應我國對于稀土等戰略資源的出口解禁。
對于特朗普政府來說,如果他選擇解禁了拜登總統時期的對華科技封鎖政策的話,那么這無疑是在公開向全世界宣布,他對華投降了。
如此所產生出來的民粹反噬,將會導致共和黨政府輸掉一年多后中期選舉和三年多后的大選。
就算稀土問題所給的壓力再大,特朗普政府也是萬萬不敢解禁對華科技封鎖政策的。
美國早在特朗普第一任期的時候,就考慮要重建產業鏈了,那時候我國對于稀土出口管制措施還不算嚴厲。
可這么多年過去了,美國的稀土產業鏈重建計劃可謂是原地踏步,要技術沒技術,要電沒電,要人才沒人才,要基礎設施沒基礎設施。
就算再給美國政府二十年的時間,恐怕也重啟不了稀土產業鏈。
考慮到美國政府不太可能取消對華高科技產品封鎖政策,故而我國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也將長期保留著。
中美兩國雖然達成了關稅協議,各自都同意大幅度下調關稅。但下調關稅歸下調關稅,我國并沒有因此選擇解禁掉稀土出口管制措施。
因為這事關我國戰略資源的安全,是不能隨隨便便解禁的。
如果特朗普政府真心想要我國解禁稀土出口的話,最起碼也應該拿出誠意,比如對等解禁對華高科技產品的封鎖政策。
只不過,美國政府歷來將對華高科技封鎖視為國策,事關美國的戰略安全和霸主地位。
即便是特朗普政府,也不敢在這方面松口。
如此中美兩國只能繼續各干各的,你嚴禁你的高科技產品出口,我嚴禁我的戰略礦產出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