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體測,孩子使用“氮泵”成績會更好?
流言:給孩子使用“氮泵”,能夠提高孩子運動水平,體育測試成績會更好。
真相:不要這么做,該行為可能影響孩子的健康。
“氮泵”主要成分是咖啡因和肌酸(或丙氨酸),有的還含有牛磺酸,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咖啡因。它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劑,能夠提高警覺性和專注度,減少疲勞感,從而在短時間內提升運動表現。但青少年不建議攝入咖啡因,且不說效果可能非常有限,還會帶來不良后果,尤其是大劑量攝入時。比如造成心跳加速、頭暈、嘔吐等不良反應,嚴重時甚至會影響內臟器官健康和大腦發育,干擾正常睡眠,造成心理及生理上的多重負擔。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藍莓表面的白霜是農藥殘留?
流言:藍莓表面經常會出現白霜,這些都是農藥打多了,有害健康。
真相:這種說法完全是胡說八道。藍莓表面的白霜并不是農藥殘留,而是一種天然的保護層,稱為果粉。果粉是藍莓在生長過程中分泌的一層蠟質物質,主要成分是果糖、醇類和酯類,對人體無害。它的作用是防止水分蒸發、抵御紫外線傷害以及抑制病菌侵襲,是藍莓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而農藥殘留通常為無色或微小的顆粒,不會形成均勻的白霜狀覆蓋物。
總之,藍莓表面的白霜與農藥殘留無關,消費者無需對此過度擔心。只需用清水輕輕沖洗即可食用,無需刻意去除這層天然的保護層。
來源:科學辟謠
3.止痛藥不能長期吃,否則會上癮?
流言:為了止痛,止痛藥里面往往含有類似毒品的成分,頻繁服用會成癮。
真相:這是一種常見的誤區。我們日常在藥店能買到的大多數止痛藥都屬于非阿片類止痛藥,其中最常見的一類是非甾體類抗炎藥,比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這類藥物不具備成癮性,在說明書或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是安全、有效的。
不少人因為聽說“止痛藥會上癮”就拒絕用藥,結果讓疼痛長期困擾,甚至加重病情。其實真正具有成癮風險的是阿片類止痛藥(如嗎啡、可待因等),這類藥物需要嚴格處方管理。用于緩解感冒、頭痛、關節痛使用的常規止痛藥不在此列,只要規范使用就不會產生依賴問題。
科學用藥遠比忍著不吃更重要。當疼痛影響生活時,在醫生指導下按需服用止痛藥,遠比強忍疼痛更有助于健康的恢復。
來源:科學辟謠
4.手抖就說明患了帕金森病?
流言:出現手抖的癥狀就要警惕是不是得了帕金森病,因為帕金森病的患者都會出現手抖癥狀。
真相:這種說法過分絕對。
“手抖”學名“震顫”,震顫的原因有多種,包括精神緊張、低血糖、甲亢等。而帕金森病引起的震顫為“靜止性震顫”,表現為在安靜狀態下抖動明顯,精神緊張時加劇,活動時減輕,入睡后消失,拇指與食指抖動起來像在搓藥丸。帕金森的震顫癥狀還會進展為大腿、頭部、舌頭的抖動。
此外,帕金森病可分為震顫型、強直型、混合型。其中強直型帕金森病以肌肉僵硬、強直表現為主,可能不出現手抖癥狀。所以不能根據是否出現手抖判斷是否患上帕金森病。除了手抖,睡眠障礙、嗅覺減退、便秘、寫字變小、面具臉這些帕金森病早期癥狀也值得警惕。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5.老年人撞樹鍛煉可以強身健體?
流言:老年人經常撞樹鍛煉可以刺激身體,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
真相:這種說法是嚴重誤導,“撞樹鍛煉”不僅缺乏科學依據,更暗藏多重健康風險。老年人血管彈性下降,脆性增加,撞擊可能導致血管內斑塊脫落,引發腦梗、心梗等致命疾病。而且撞擊力度過大,還易造成肌肉拉傷、頸椎損傷甚至骨折,尤其是骨質疏松、腰肌勞損的老人,風險更高。此外,樹木表面粗糙易致皮膚破損,增加感染風險。老年人鍛煉應遵循科學、安全、適度的原則,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如散步、太極拳、游泳等,循序漸進,量力而行,避免過度疲勞。也可以在鍛煉前咨詢醫生,結合自身健康狀況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
來源:北京協和醫院
6.用阿莫西林洗頭,能治療脫發?
流言:用阿莫西林洗頭,可以殺死導致脫發的病菌治療脫發,還能減少頭皮屑。
真相:千萬不要這么做。阿莫西林是一種 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俗稱青霉素類抗生素,常用于治療細菌感染。而脫發主要與遺傳、壓力或自身免疫等因素相關,濫用阿莫西林不僅無法解決上述問題,還會無差別殺死有益菌,破壞菌群平衡。研究顯示,這種環境下真菌感染率可飆升 30%以上。此外,濫用抗生素還容易導致細菌耐藥性增加,危害公共健康。
總之,阿莫西林作為一種處方藥,不要隨意使用,一定要嚴格遵醫囑使用。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關于科學領域流言榜
由中國科協發布,每月組織專家召開榜單評審會,綜合時效性、危害性等標準,甄選出熱點流言進行特別解讀,并全網推送。
聯合發榜:科學辟謠平臺、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學習強國”學習平臺
支持平臺:微博辟謠、頭條辟謠、騰訊較真、網易健康、頭條健康、百度知道、抖音
科學辟謠:由中國科協、國家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和市場監管總局等部委主辦,中央網信辦指導,全國學會、權威媒體、社會機構和科技工作者共同打造,旨在切實提高辟謠信息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讓謠言止于智者,讓科學跑贏謠言。
評審專家名單
(以姓氏筆畫為序)
于乃功北京工業大學教授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
宋爽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副研究員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營養食品分會 委員
陳銳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傳播心理研究所副教授
賈長凱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副主任醫師
唐芹中華醫學會科普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國家健康科普專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