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車,提行李箱“跨欄”?
市民反映324路夜宵車部分站點設置不合理
近日,市民許先生通過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民聲直通車”平臺反映,他從外地乘火車抵滬后,搭乘324路夜宵車回家,不料在老西門站下車時,卻發現車門一開正對著一排隔離欄,只能翻越欄桿、穿行非機動車道,才到達人行道——而他手中還拖著一個行李箱。
324路是連接上海火車站與南浦大橋的夜宵公交線路,全程約30至40分鐘,共設15個站點。記者實地走訪發現,其中部分站點的確存在進出站不便、安全島缺失等問題。
5月13日凌晨,記者在現場看到,市民反映的站點位于復興東路靠近中華路一側,緊鄰地鐵老西門站7號口。站點本身設在人行道旁側,但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之間沿路設置了金屬隔離欄,貫穿整條馬路,一直延伸至路口斑馬線處。這里的欄桿設計是考慮到非機動車和機動車數量較多,防止非機動車在機動車道上穿行,減少交通安全隱患。但也導致公交車進出站時,車門均緊貼欄桿,乘客只能“跨欄”上下車。
“要是晚上一個人提著箱子下來,非機動車又多,就很容易慌亂,特別是剛好綠燈放行的時候,車一輛接一輛呼嘯而過,真的很危險。”市民許先生說。
記者搭乘324路實測發現,公交靠站時車身貼近欄桿,后方仍有數輛機動車尾隨。乘客在此下車,若不迅速跨過高度約80厘米的欄桿,就會站在車流與非機動車之間,安全隱患明顯。尤其在復興東路過江隧道對非機動車開放后,該路段成為夜間跨江非機動車的主要通行路徑,即便是凌晨時分,也有大量電瓶車和自行車高速通過。
然而,對向的同一線路站點(南浦大橋往上海火車站方向)的設置就顯得較為友好:該站設在復興東路馬路對面,站點前的隔離欄已被拆除約1.5個公交車車身長度,為公交車提供了充足的靠邊空間,乘客上下車可直接走上人行道。
市民建議復興東路南側公交站可以參考對向站點進行改造:去掉兩三段欄桿,空出五六米的進站空間,方便乘客上下車。同一條復興東路上的451路等公交站點,還在候車點設置了水泥安全島,用于分離非機動車和機動車道,寬度約四五十厘米,可容一人站立和通行,為乘客提供了上車緩沖區,既不阻礙非機動車通行,也增強了乘車安全感。
除了老西門站,市民還反映324路途經的“北京西路成都北路”站點也存在上車不便問題。記者來到北京西路成都北路路口發現,北京西路中央有一條綠化帶隔開主路與輔路,公交站點標識位于輔路靠近人行道一側,理論上應引導車輛右轉駛入輔路靠站。但有市民稱,部分夜宵車班次并未駛入輔路,而是直接停在北京西路主路靠近綠化帶的位置,乘客需穿越綠化帶后上車。
記者實地乘車發現,絕大多數班次的公交車會提前變道打燈,從北京西路右轉駛入北京西路輔路靠邊停車。因輔路緊鄰一個加油站,少數時段會出現前方車輛短暫停靠或出入導致通行受阻,轉彎困難時,才會臨時選擇在主路停靠。
記者在現場看到,該段綠化帶中央確實已被踩踏出一條小徑,露出了泥土。“公交如果沒有靠邊停,就得踩著草地上下車,特別是下雨天,一腳踩上去又滑又臟。”一名在附近工作的市民說。
對此,黃浦區市政管理部門回應稱,已收到相關建議,將前往現場實地勘查,評估欄桿調整等可行性方案,并根據實際情況考慮優化措施,提升夜間公交乘車便利性和安全性。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王一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