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陵縣通過精準發力的氣象預警、堅實充足的防汛物資保障以及嚴密科學的地質災害監測等多方面舉措,全方位織密防災減災網,以堅實有力的行動守護著群眾的平安家園,在防災減災的道路上穩步前行,讓百姓安居樂業。
5月14日,記者走進黃陵縣氣象局氣象災害指揮部,一塊巨大的電子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氣象數據正實時跳動更新,衛星云圖、雷達圖交織閃爍。氣象局干部梁琦緊緊鎖定屏幕,時刻關注著天氣的細微變化,“這就是昨天20時33分的氣象數據,通過這個短臨預警平臺向線上發布大風藍色預警信號,提醒像街道辦,還有五個鄉鎮,注意防范帶來的影響。”
黃陵縣果業氣象防災減災監測預警系統實時監測
為了確保預警信息一個不落送達每個人手中,黃陵縣氣象局不僅依托傳統的短信、廣播、電視等渠道,還積極借助微信公眾號、手機應用等新媒體平臺,實現預警信息的全方位、立體式傳播。同時,在全縣搭建一部雙偏振雷達、三臺微波輻射計、11個區域氣象觀測站、140個果園氣象站、32個高炮火箭作業點,實現精密監測一張網、災害防御一張圖、業務系統一平臺、創建對接共享一標準。
“下一步,我們將努力構建科技領先、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人民滿意的現代氣象體系,依托全市冰雹源頭防御體系建設,建立‘協同觀測、智能識別、聯合防御、科學作業’的智慧人影體系,充分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黃陵縣氣象局局長樊軍勤介紹道。
黃陵縣防汛應急物資儲備庫內防汛應急物資一應俱全
防汛物資是應對洪澇災害的重要保障。走進黃陵縣防汛應急物資儲備庫,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整齊的貨架,上面堆滿了各類防汛應急物資。救生衣、救生圈、防汛編織袋、砂石料、抽水泵、強光手電筒、應急藥品等一應俱全。黃陵縣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張亮亮介紹說:“我們汛前對防汛物資進行盤點、統計,對去年因北洛河過境,調用消耗的物資,進行補充,保證各類防汛物資儲備充足。對應急照明,大型抽水泵,發電機等進行檢查和維護,確保設備始終處于良好狀態,汛期隨時能夠投入使用。”
為了檢驗防汛物資的實際效能,防汛辦還會不定期進行物資調運演練,模擬在緊急情況下快速調配物資的流程,提高應急反應速度和物資保障能力。并在汛前聯合各相關部門持續對縣境內6條河流、5座水庫、21座淤地壩、49處山洪災害威脅區、128處地質災害點和公路橋梁、隧道涵洞、低洼易澇等區域地段重點反復排查,嚴格監測管控,及時消除問題,確保安全度汛。
黃陵縣地質環境監測管理站工作人員正在對地質災害檢測點的設備進行檢查
黃陵縣地處黃土高原,溝壑縱橫,地質環境復雜。為了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采取“人防+技防”的措施,在全縣覆蓋43處普適性監測點,3處專業監測點。在橋山街道辦的一處地質災害監測點上,一個個先進的監測設備安裝在山體,這些設備如同忠誠的“哨兵”,24小時實時監測著山體的細微變化,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供重要數據支持。
從精準的氣象預警到充足的防汛儲備物資,從嚴密的地質災害監測到高效的部門聯動,黃陵縣已構建了由氣象、教育、農業、水務等多部門組成的天氣研判會商和協調聯動的防災減災體系,儲備物資60余種1萬余件。同時,村、鎮、縣三級災害報送核查體系不斷完善,已有141名災害信息員堅守一線開展工作。“我們加強了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定期組織培訓演練,提升救援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應急處置能力。在面對災害時,我們嚴格按照應急預案,迅速響應、果斷決策、科學指揮,確保防災減災工作有力有序有效開展。”黃陵縣應急管理局副局長劉安國說,“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強化責任擔當,不斷提升全縣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水平,為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站好崗、放好哨。”
記者:侯寶軍 黨靜
審核:侯寶軍
責編:寇軍龍
編輯:王文娟 朱麗
黃陵融媒體中心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