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務員考試堪稱"冷門中的大冷門"。有網友分享了朋友的真實經歷:連續兩年沖擊江蘇公務員未果,卻在隨手報名上海事業編考試后,幾乎不費力氣就拿下第二名,順利入職。
不少過來人甚至調侃上海公務員考試是"瞎報都能上",可既然“瞎報都能考上”,為什么大學生卻不去考呢?是不愿意嗎?要知道熱門公務員崗位的競爭格外激烈,甚至能達到成千上萬人中篩選一個的程度。
可見大學生對公務員崗位的青睞程度,可沒想到即便在這種情況下,考公熱中還是存在著這樣的“冷思考”,上海公務員崗位似乎成了考公界的一股清流,但這種現象背后的答案,其實現實又扎心。
為何上海公務員“瞎報”都能上,大學生卻不愿考?答案現實又扎心
這種反差鮮明的現象背后,隱藏著一個扎心的現實——戶籍壁壘。翻開上海公務員招錄公告,大多數崗位都明確標注"限上海戶籍",這短短四個字,如同一道無形的屏障,攔住了無數懷揣公職夢想的大學生。
有過備考公務員經驗的大學生都知道,考公的難不僅在于題目,更在于競爭的激烈程度,一個崗位報考的人越多,上岸的難度就越大,而又了“戶籍壁壘”這道天然屏障,有資格報考上海公務員的大學生數量也直線下降。
每年涌入上海的幾十萬大學畢業生中,擁有上海戶口的人寥寥無幾,筆者不僅聯想到一名女同學在上海讀研究生,順利落戶上海之后的喜悅,當時還有不少網友嘲諷她“不是310開頭算什么上海人”,而如今再看,至少人家給下一代先賺下了戶籍的優勢。
同樣位于長三角地區,江蘇地區和上海地區的考公現狀對比的更加明顯。江蘇的公務員考試幾乎沒有嚴格的戶籍限制,全國各地的優秀畢業生都可以報考,很多崗位動輒幾百上千人競爭一個職位,考試難度自然水漲船高,這也解釋了為何有人在江蘇連續兩年未能上岸,卻能輕松通過上海的考試。
可見對于當下的公務員考試來說,努力只是基本因素,在努力的基礎上,更多的是看競爭的人數,一些地區報考人數較多,即便付出了再多的努力也有失敗的可能,畢竟萬里挑一的概率擺在那里,而有些地區一旦具備了天然的優勢,即便“瞎報”也能上岸,這樣的局面真是現實又扎心。
送給大學生的經驗之談:多元化的職業規劃,能降低單一道路的風險
面對這樣的現實,大學生該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道路?首先要打破"只有考公才是出路"的固有思維。公務員職業固然穩定,但也并非適合所有人。
當代大學生更應該基于個人興趣、能力和發展規劃,理性看待考公這條路,畢竟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而職業選擇則關乎一生的發展方向。
當然這樣說并非是否定考公這個選擇,如果能上岸自然是好的,可問題在于,當自己的戶籍、專業等因素,不能保證同學們找到競爭比例合理的崗位,孤注一擲的考公往往會錯失更多的就業機會。
不少同學為了備考公務員,直接“兩耳不聞窗外事”,殊不知在校招的舞臺上,還有很多工作機會含金量并不輸公務員崗位,央國企就是不錯的選擇。
相比公務員,央國企在戶籍限制上通常更為寬松,薪資待遇也更具競爭力,特別是總部位于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央國企,不僅提供穩定的工作環境,還有相對可觀的薪資和福利,如果能抓住校招的機會進入央國企,未來的職業發展也并不輸公務員。
多元化的職業規劃可以降低單一道路的風險。考公可以作為求職的一個方向,但不應該是唯一選擇。同時關注校招、國企招聘、創業項目等多種可能性,不把所有的賭注押在一條路上。保持開放的心態和靈活的策略,往往能發現意想不到的機會。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