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讀經典,陪您說晚安,大家好這里是閃電夜讀,我是城陽融媒主播徐敏,今晚和您分享文章《初登泰山》。
初來泰山,春意生發,滿目新綠,山腳刺槐格外青嫩,松柏卻蔚然蒼翠。桃樹無拘無束,一朵朵在枝頭肆意怒放,花瓣朝天,不管不顧,卻依然簡潔安靜。
南天門前的人來來往往,一時頗有些感慨。我的血脈里是有渤海與泰山的。“皖水洋洋源歸渤海,泰山岌岌支發潛陽。”外祖母堂屋那幅對聯好像刺在前胸后背。我想象著先人拖家帶口一路南行逐水而居的樣子。他們的行囊里,一定有塊泰山石。
心想帶走一塊泰山的石頭。古人說泰山石祛風、防水、辟邪、止煞、消災、可壓一切不祥,所謂“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
倘若書架置一塊泰山石,泰山就在我家了。盡管最終一花一草一葉一木也沒有帶走,但我知道,從此泰山就刻在了心底,給我星辰可摘的氣魄,給我惟天在上的莊嚴,給我置身霄漢的快意,給我天地同攸的凌然。
恰好身上佩戴有一枚高古玉三才環,是秦漢舊制。輕撫環身,掌中玉質溫潤如春日的地氣,恍惚觸到先祖行囊里泰山石的棱角。憑此一物,走在泰山,分明感覺天地人就此共通,心思頓時陶然、曠達、駘蕩。
泰山的好,第一好在石刻,凹痕里積著前朝日色。岱頂大觀峰的碑刻各有佳妙,“五岳獨尊”更是眾星捧月,我偏偏對古越臥龍山樵子張泰那一句“我對青松云作伴”情有獨鐘,難得閑適在焉。
泰者,大也,泰山雖大,豐隆不臃,巍峨自有清癯,偏偏骨相在焉,這是泰山的稟異。石頭是山之骨,土地是山之肉,流水是山之筋。有山豐腴,有山嶙峋,都不如泰山如此骨肉相間。
身在此山,心在此山,第一念及的古人不是秦始皇,亦非漢武帝,而是班超。史書說他燕頷虎頸,飛而食肉,有里侯相。斯評也能用來形容泰山,如此方才是祭天之地,如此方才是大靈之地。
上到峰頂,登高遠望,極目之下,心里一眼見到黃河。黃河濁浪未改河聲,泰山濃綠不脫骨相。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總疑心當年夫子是站在黃河邊發此感嘆的。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我登泰山而小自家。
人登高山,每每一級一級,上至高處,四顧蒼茫,天地盡收眼底,方知從前所見不過一隅。此境非俯視,非仰觀,而是與云氣相吞吐,和山色共沉浮。極目之下,不全是眼力所及,更是心胸所容。
暮色圍上來,要下山了,又過南天門,晚風掠過耳際,竟與童年外祖母搖蒲扇的涼風殊途同歸。遙遙看見石階幾丈遠的山崖一株桃花,是白桃。黃昏天光下,初放的花蕾有些瘦弱,有些單薄,風吹過,枝頭又多了幾分瑟瑟,如古畫在暮色中顫抖。我是那花,那花即我,有些瘦弱,有些單薄,卻依舊每一朵向陽朝天。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胡竹峰
主播簡介:
城陽融媒主播徐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