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哲學史上,有這么一則趣聞:
有一天,羅素跑去問同是劍橋大學哲學教授的摩爾:“誰是你最好的學生?”摩爾毫不猶豫地說:“維特根斯坦。”
“為什么?”
“因為,在我所有的學生中,只有他一個人在聽我的課時,老是神情困惑,有一大堆問題要問。”
后來,如摩爾所預料的那樣,在《邏輯哲學論》發表后,維特根斯坦成為了哲學界的超新星,風頭甚至蓋過了當時最負盛名的大哲學家羅素。
有人反過來問維特根斯坦:“羅素先生的哲學為什么落伍了?”維特根斯坦回答道:“因為他再也不問‘為什么’了。”
在世界一流的哲學家眼中,追問“為什么”是通往哲學最高殿堂的標志。而科學、藝術、政治、歷史等學科的進步,其發端也都離不開追問“為什么”。
在今天,無論社會精英還是普通大眾,都承認“追問”的力量。
但很少有人知道,世界上還有一種危險的“提問”方式,那就是在“為什么”后面加上一個“捏造的觀點”,就能操控別人的認知,達到“洗腦”的效果,缺乏良知的聰明人,常常會用它給別人洗腦。
比如:愛因斯坦為什么晚年開始改信宗教了?是因為他看到了科學的致命缺陷,還是科學和信仰本身并不沖突?牛頓為什么拒絕相信上帝?是因為他對宇宙的計算,不允許上帝存在,還是他認為宗教只是精神的鴉片?
事實上,愛因斯坦晚年并未改信宗教,而牛頓卻真的篤信上帝。這類“追問”的真實目的根本不在答案,而在問題本身。這,就是一種被稱為“注射式洗腦”的陷阱。
這類陷阱最為泛濫的當屬“養生健康”,比如:為什么隔夜飯容易致癌?為什么喝涼水對身體有害?為什么吸煙的人,更不容易得新冠?
當我們回答這些問題時,很可能就成了謠言的傳播者。
類似以上兩種“注射式洗腦”,還常常出現在政治學、歷史學、社會學等諸多領域,讓人防不勝防。而它利用的就是人們對于未知領域常識的匱乏,以及思維的局限。
生活在現代社會,最起碼的常識,就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領域最基本的事實和思維。包括科學史、技術史,以及歷史、哲學、經濟學、政治學等學科。
掌握了這些學科的基本常識,在面對“注射式洗腦”的荒謬提問時,首先會聚焦于跟在“為什么”后面的“偽觀點”的荒謬性,而非急著回答“為什么”。
碎片化信息過剩的時代,能通過系統的人文通識閱讀,掌握各個學科的基本概念、思維,不僅是抵御“注射式洗腦”的第一道關,其實也是做一個精神自治的現代人的最低要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