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籍27歲女演員李凱馨最近說:中國人傻錢多!這令國人非常生氣。藝人吃中國飯砸中國鍋絕不能容忍。那么, 李凱馨從小也算在中國長大, 起著中國名字,普通話更是沒話說,還在中國上大學,怎么就成了反骨仔?
這其實和新加坡的教育有很大原因。
新加坡的教育:搞多元文化,壓制中國文化,新加坡人并不親華
李光耀在建立新加坡之初,非常艱難。為了自保也為了發展,只能選擇和美國等西方國家合作。所以,主動放棄部分華文教育,全面推行英語教育。這帶來的好處是明顯的,新加坡在60年代開始迅速發展,80年代就成了亞洲為數不多的發達國家。
而在新加坡富裕后,李光耀重新搞起了華文運動,要求華人講漢語,學漢字。但他這個教育和馬來西亞有很大區別。
大多數馬來西亞華人保留中華文化基因,同時心向中國,所以對我們很友好。但新加坡華人則不是如此。新加坡華人被稱為華族,而非中國人或者漢人,這是新加坡自己給自己加的族別。但我們也能看到,新加坡和中國的文化關聯。90年代新加坡拍攝了很多華語武俠劇和都市劇。比如《蓮花爭霸》、《塞外奇俠》等。所以,中新兩國關系較為友好。
新加坡總統是印度裔
而在新世紀,受西方多元化民族思潮的影響,新加坡推行“多元種族主義”政策,強制推行英語為通用語,新加坡華人并沒有中國人的心態,也不會把中國當成自己的祖國。同時,馬來裔和印度裔正在全面攻占新加坡的社區和政壇,比如印度人當了新加坡總統,這就是多元化的危害。也許哪一天,新加坡的主體民族都換成了印度人。
有中國游客去新加坡旅游,他對著新加坡人喊了句:“同胞,幫忙拍一下照。”新加坡人卻生氣地說:“誰跟你是同胞?我是新加坡人不是中國人!”
由此可見,新加坡人對中國人并不親近。李凱馨雖然從小在中國長大,但她并不會把自己當中國人,哪怕是在中國賺錢,也有莫名的優越感,韓國的張娜拉也是如此。這就是殖民地心態。她辱華的根源就在于此。
新加坡人形成了自己的民族認同,他們認同華人的身份,但不認同中國人的身份,他們愿意叫自己新加坡人,而非華人。中國越強大, 他們越怕被當成中國人。這就是心理糾結的所在。
中國強大后,退休的前總理李顯龍公開說:中國是新加坡人的祖國
然而,誰都看得出來,中國現在已經越來越成為一個世界大國。工業產值第一、外貿數據第一、軍事工業前三。這樣的國家誰也不敢輕視。
2013年,李顯龍訪問日本東京,在“亞洲未來”國際大會上發表演說:中國可能在釣魚島或是南海得到什么,但是會輸掉名譽和地位。然而到了2019年之后,李顯龍說:中國崛起不可阻擋,美國必須接受。對于我來說,中國不僅是一個鄰國,更是我的祖國。我的祖先來自中國,我自己也有一些中國的血統。中國文化深深地影響了我的成長和思想。
前后六年,說話的態度就完全不同。這就是實力使然。
我剛才說到殖民地心態?什么是殖民地心態?
否定、蔑視自己的祖國,瘋狂認為歐美這些西方國家才是上上人,自己的國家和中國文化一文不值。對歐美人主動低頭哈腰,對于自己的亞洲同胞卻橫眉冷對。這就是殖民地心態。
不光是新加坡,日本、韓國、中國大陸和港澳臺地區這樣的洋奴比比皆是。
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已經崛起了,但我們的文化還沒有崛起。當全世界的華人都能驕傲地說“我愛中國,我愛中國文化”時,中國才是徹底崛起了。我們需要的是一場中國文化對全世界的洗禮。到時候,馬來西亞和世界各地的華人都可以揚眉吐氣,以中國血統和中國話為榮。
而對于李凱馨,我只想:回新加坡吧,中國不需要洋垃圾。
創作不易,覺得不錯,大家可以點贊三連。
歡迎關注“世界地緣檔案”和旗下公眾號“暴走的歷史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