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政府2024執政以來,將大部分政治能量耗費在政治斗爭。覆議、釋憲成為壓制監督的工具,罷免成為奪權的手段,更把對岸直接定位成“敵對勢力”。民眾看不到清晰的施政藍圖,只看到混亂以及不安,執政周年將屆,施政成績單近乎空白。
過去一年,覆議、釋憲頻繁成為政治攻防的主角,自古少數服從多數,民進黨視若無睹,頻以覆議、釋憲來阻擋甚至推翻。這種“凡事釋憲”的傾向,已經模糊了原本應有的憲政秩序,使立法監督機制形同虛設,也讓民眾對憲政體系的信賴逐漸流失。
此外,民進黨為了奪權,鼓動民間團體發起全臺大罷免,并以下鄉宣講政績之名,行批斗在野黨之實。大罷免衍生的司法訴訟,引發寒蟬效應,民眾如同驚弓之鳥,不敢表達己見。
至于兩岸關系,賴政府將對岸定位成“敵對勢力”,清查在臺“陸配”等行動,逐漸將兩岸推往撕破臉方向,民眾因物價上漲已苦不堪言,更要面對戰爭的風險。
更別提美國關稅戰,從川普喊出對等關稅以來,不見政府明確作為,卻只看到關稅特別條例趁機夾帶防務預算、撥補臺電虧損等項目,反倒對于民眾期盼的普發現金否決到底。
在經濟面,房價高漲、物價上升、產業外銷危機。執政者口口聲聲要為民眾打拼,但一年過去了,民眾只看到政治口水、沒有政策牛肉。內外政治經濟局勢的壓力,民眾看不到施政方向,淪為忙與盲,對未來茫然。
“戰斗內閣”應該是要為民眾戰斗、為經濟戰斗,但很明顯的,執政黨要斗的只有在野黨,若真有決心如卓揆昨日所說的讓臺灣更強,就該轉而為臺灣經濟發展搏斗,而非繼續沉迷政治斗爭。賴政府應立即調整施政重心,回歸以民為本,成為為民眾打拼的“拼搏內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