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觀世間萬物,皆有靈且美。5月16日,由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宣城市人民政府指導,涇縣人民政府、宣城市生態環境局主辦,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協辦的2025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城市主場活動在涇縣舉行。
宣城市是華東地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近年來,宣城市將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深植“生態立市”戰略內核,邁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堅實步伐,全市空氣優良率超90%,16個國控斷面水質達標率100%。截至目前,宣城市共有34個各類自然保護地和13個國有林場,總面積11.65萬公頃;現有野生動物434種、木本植物1492種,其中擁有揚子鱷、黑麂等9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銀杏、銀縷梅等6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2023年,我們正式啟動全省縣域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累計記錄調查數據4萬余條,生物多樣性傳統知識2千余條。”安徽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束寧紅表示,安徽省會同長三角兄弟省市持續深化區域共保聯治,簽署《關于共同加強毗鄰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合作協議》,建立了積極有效的協同保護機制。
記者從活動現場獲悉,近年來,安徽省全面實施《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意見》,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開展長江十年禁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不斷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下一步,安徽省將編制省級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從而與我省《實施意見》一道,搭建起安徽生物多樣性保護總框架,為實現全省2030年乃至2035年生物多樣性保護遠景目標提供“路線圖”和“施工圖”,持續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建設提供安徽力量。(記者 汪應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