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20支煙,43歲男子突發主動脈夾層;從不體檢,遺傳高血壓引發腦出血;血壓年年偏高不重視最終引發高血壓性心臟病……
在第21個“世界高血壓日”到來之際,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心臟中心主任葉紅華提醒:隨著生活節奏加快與不良習慣的增加,我國高血壓患病率正逐年上升,年輕患者也在迅速增多。
01
一天20支煙
他的血管“撕裂”了
“醫生,我胸口這兒疼,快十天了,藥也吃了,就是越來越難受……”43歲的吳先生(化名)捂著胸口走進李惠利醫院急診室。
十天前,他因“劍突下方不適”去過一次當地醫院。檢查結果提示血壓偏高,醫生開了些降壓和護胃藥,他便按方服藥回家。
可誰知,藥吃了十天,疼痛卻越來越劇烈。這次急診接診的醫生警覺地注意到:持續胸痛 + 高血壓,必須警惕大血管病變。
緊急安排的主動脈CTA檢查,揭示了可怕的真相——B型主動脈夾層,簡單而言就是主動脈內膜破裂,血液通過破口沖進血管壁中層,將血管撕成“真假兩層”。如果撕裂繼續發展,主動脈可能完全破裂。吳先生不僅有夾層,還合并肺部感染,身體狀況較差。
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心臟中心專家團隊決定:先藥物平穩控制血壓和心率,再擇機手術。一周后,病情穩定,他接受了胸主動脈支架植入術,成功脫離危險。
那到底是什么把他的血管“撕裂”了?進一步了解才發現,吳先生從不體檢,也從未確診過高血壓,以為自己身體一向“沒毛病”。
可事實上,他的高血壓早已悄悄存在多年。再加上一天抽20支煙,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加重,血管壁變得脆弱不堪。當血壓突然波動,血管內膜便被“沖破”,釀成險情。
高血壓是導致主動脈夾層最常見、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當血壓持續升高,血流沖擊使血管壁受損,一旦內膜撕裂,極可能發展為致命夾層。主動脈夾層無預警、進展快、死亡率高,而高血壓又常常“悄無聲息”。
因此,定期體檢、及早發現并控制血壓,是預防夾層最有效的手段。
02
父母有高血壓
38歲的他也“中招”了
那天傍晚,38歲的陳師傅(化名)像往常一樣收工回宿舍,正準備休息,卻感覺一陣頭暈。他沒太在意,只是躺下休息。可當工友們喊他吃飯時,卻發現他意識模糊,怎么也起不來。
“他眼睛半睜著,嘴里含糊地‘嗯’幾聲,但人已經沒法說清話了。”工友們意識到不對勁,立刻撥打了120。
在醫院搶救室CT檢查結果觸目驚心:右側大面積腦出血,腦中線已發生偏移——這是一個危險信號,意味著顱內壓力已經對大腦結構產生壓迫,隨時可能引發致命的腦疝。
他被緊急轉送至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可惜,陳師傅被發現時已經錯過了最佳救治時間。神經外科團隊立即為他實施了立體定向下腦內血腫穿刺清除術,暫時穩住了病情,但他的意識與行動能力仍受損嚴重,目前仍在康復治療中,連喝水、翻身都需要人照顧。
“我們年紀大了得高血壓還能理解,可他才38歲,怎么也會得?” 陳師傅的母親滿臉疑惑。醫生在詳細追問家族病史后得知,陳師傅的父母都在中年時期被診斷為高血壓,雖一直用藥控制,但并未意識到高血壓的遺傳風險。
“高血壓不分年齡,尤其家族有病史的人,更應提高警惕。”研究顯示若父母雙方都患高血壓,子女患高血壓的風險高達46%。
約60%的高血壓患者都有家族史。遺傳背景+不健康生活方式,如高鹽飲食、缺乏運動、壓力大,將大大提高患病概率。
而很多年輕人因為“沒有癥狀”而掉以輕心,不體檢、不監測血壓、忽視早期干預,最終釀成悲劇。
03
血壓控制不住
她的心臟也“扛不住”了
35歲的林女士(化名)一直以為自己還年輕,心臟出不了什么問題。4年前,她被診斷為高血壓,開始吃藥,但血壓始終控制不佳,常年維持在180/100mmHg左右。
一開始她只是偶爾頭暈,沒太在意,可最近心慌、氣急、爬樓像“跑完馬拉松”一樣,讓她感到不安。帶著疑問,她來到了李惠利醫院心臟中心求診。
林女士的心臟彩超結果提示:左心室肥厚并伴有擴張,也就是說,心臟已經在“硬撐”著高血壓的壓力,逐漸出現功能障礙。結合臨床表現,醫生確診她為高血壓心臟病。
高血壓心臟病是長期高血壓對心臟“壓迫式損傷”造成的結構與功能改變。就像水管長期高壓運行,內壁逐漸變厚、變硬,甚至變形,心臟也會因長期負擔過重而“肥大”“擴張”,最終影響泵血功能,導致心力衰竭。它還可能誘發冠心病、房顫等多種并發癥。
林女士的故事不是個例。很多年輕人誤以為高血壓是“老年病”,即使吃藥也不規律,復查更是“能拖則拖”,結果高血壓長期得不到控制,累及心、腦、腎等器官,帶來不可逆的傷害。
醫生為林女士調整了降壓方案,并特別提醒她:“高血壓的治療關鍵在于‘控制穩定、長期堅持’,不是‘吃幾天藥就沒事’。”
04
血壓超過130/80 mmHg
就要引起重視!
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心臟中心主任葉紅華提醒:血壓即使只是“略高”,也可能對血管造成持續性傷害。
很多人誤以為“血壓高一點沒關系”或“高時吃藥、低時停藥”就能控制,其實這是極大的誤區。血壓的波動本身就會反復沖擊血管內壁,導致血管內皮損傷,進而誘發動脈硬化、血栓形成。而這些,往往在沒有明顯癥狀的情況下悄然發生。
高血壓是我國心腦血管疾病的頭號危險因素,而心腦血管病也是居民首位死亡原因,占比近50%。那么血壓多高才算危險?葉紅華指出:血壓120-139/80-89 mmHg已經處于高值,應引起警惕,加強血壓監測。非同日3次血壓≥140/90 mmHg,即可診斷為高血壓,應盡早采取生活干預或/和藥物治療。
平穩降壓,從這幾點做起:
建議居家早晚定時測量血壓,有條件者可進行24小時動態監測;
確診患者應長期服藥,優先選擇長效降壓藥,以保持血壓平穩達標,避免波動傷害;
低鹽低脂飲食,減少腌制品、動物內臟、油炸食品等;
控制體重,肥胖者優先減重;
堅持鍛煉,推薦慢跑、快走、騎車等有氧運動;
戒煙限酒,保證睡眠;
緩解壓力,通過興趣、運動等方式調節情緒。
總之,血壓的“沉默性殺傷”往往被低估。早發現、早干預、長期控制,才是避免心腦血管重大事件的關鍵。
來源:寧波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