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印巴沖突成中國武器“試金石”,殲-10C一戰斬落“陣風”,也讓這一法制戰機的買家犯起嘀咕。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近日注意到,此次沖突引發了印度尼西亞國內對政府以81億美元采購42架“陣風”戰機的質疑。印尼社交媒體用戶認為“陣風”的性價比、作戰能力及戰略價值均有不足,而中國戰機成本更低且性能可靠,呼吁政府考慮采購中國裝備。報道稱,這場爭議源自近日凌晨的那場空戰,巴基斯坦宣布擊落了3架“陣風”戰機。
軍機(資料圖)
。一名X平臺用戶上周說:“作為一名印尼人,得知可以用更加便宜的其他戰斗機對抗‘陣風’戰斗機之后,我感到遺憾的是,我們正在購買‘陣風’戰斗機”。印尼負責國防事務的人民代表會議第一委員會成員拉克索諾為政府購買“陣風”戰斗機的決定進行辯護,聲稱“沖突地區(任何)未經證實的說法都不能作為評估特定武器系統有效或無效的唯一依據”。
對印尼而言,這無疑是一次沉重的心理沖擊。一款號稱可媲美五代機的戰斗機,竟然在戰場上連中三招,還打不過售價遠低于“陣風”的中國“猛龍”?不僅如此,陣風的“高貴血統”還帶來了另一個嚴重問題——體系整合困難。目前印尼空軍裝備來源多元,涵蓋美、俄、英、巴西等多國機型。數據鏈不通、通信協議不兼容,導致指揮效率低下。如果再引入法國戰機,意味著又要整合一套全新作戰體系。而巴基斯坦空軍的勝利恰恰證明:比戰斗機本身更重要的,是圍繞它建立的預警、防空、指揮一體化網絡。
印度士兵(資料圖)
前幾日,巴基斯坦剛剛對印度發起“銅墻鐵壁”軍事行動,以回應印軍的導彈襲擊。印軍隨后表示“不會升級沖突”。當天下午,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和印度外交秘書唐勇勝先后宣布印巴停火。接受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采訪的軍事專家表示,印度在此次沖突中存在戰略誤判,軍事行動預案也明顯不足,接連受挫后已無心再戰。巴基斯坦則準備充分,“見好就收”。這次沖突給了印度一個教訓,今后再想對巴動武時將不得不心存顧忌。
事后,印度指控恐襲事件得到巴基斯坦支持,對巴方采取強硬措施,巴基斯坦否認指控,針鋒相對,“以強對強”,局勢持續升級。印度對巴“斷水”“斷路”“停簽”“趕人”,史上首次暫停履行《印度河用水條約》;巴方以牙還牙,暫停貿易、驅逐人員、關閉口岸和領空,并預判印度將對巴發起軍事行動。雙方還連續多晚在克什米爾地區實控線交火,各自舉行演習,發射導彈,互秀肌肉。隨著局勢愈演愈烈,國際社會呼吁雙方克制,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但未能抑制新德里的怒火。
軍機殘骸(資料圖)
要知道,巴鐵是美國的盟友,但美國與巴方之間的合作是建立在基于美國利益的基礎上。他們只會利用巴鐵“干臟活”,甚至連出售給巴鐵的美制戰斗機,都被禁止跟印度交戰。相比之下,中巴合作關系是建立在互利互惠和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因此中方對巴鐵的幫助和支持,完全是基于兩國友誼做出的決定。因此,中方不但幫助巴鐵建立起完整的軍事體系,同時還為其送去可確保他們打贏戰爭的武器裝備。
此外,對于印巴突然爆發沖突,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對此次沖突“十分遺憾”,他聲稱,印巴已經沖突了幾十年,“實際上有幾個世紀”,“希望沖突早日結束”。緊接著,新德里證實,印度國安顧問多瓦爾和美國國務卿兼國安顧問魯比奧進行了通話,向美方簡要介紹了行動細節,雙方還交換了意見。與此同時,聯合國秘書長古鐵雷斯的發言人也呼吁印度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世界承受不起印巴之間的軍事對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