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瀾昌
2025年5月17日,韓國前總統尹錫悅高調宣布退出國民力量黨,聲稱此舉是“為了讓國民力量黨在大選中取勝”。表面上看,這是一個“為黨犧牲”的體面謝幕,實則不過是被連番打擊后無奈退場的政治逃逸。作為一位曾高舉“反腐改革”大旗上臺、誓言“鏟除舊勢力”的總統,尹錫悅如今不僅被彈劾罷免、身陷審判,還被昔日盟友當作“燙手山芋”踢出門外,其政治生涯的終局幾近崩塌,留給韓國政壇的,只是一堆殘骸與未竟的混亂。
如果把尹錫悅的這段總統之路拍成紀錄片,標題應當是《從青瓦臺到被告席》。2024年12月3日,在政權失控、國會瀕臨反轉之際,尹錫悅孤注一擲地發布“緊急戒嚴令”,試圖強行凍結政治局勢,制造行政主導力的“最后幻象”。但這種權力孤注無異于點燃炸藥桶,第二天在野六黨迅速聯合提案彈劾,并在短短11天后完成通過。2025年4月4日,憲法法院直接宣判罷免,尹錫悅就此跌落權力深淵,成為繼樸槿惠之后又一位被“司法下架”的總統。
在失去司法豁免權后,尹錫悅將面對內亂罪的刑事追訴。發動戒嚴、調動軍警、試圖凍結議會、關閉部分媒體,這些原本應被嚴防的軍政操作,在他任內竟以“恢復秩序”的名義堂而皇之地展開。如今檢方已明確提出“涉嫌發動內亂罪”,若罪名成立,尹錫悅將面臨無期徒刑。堂堂一國總統,卻因強行戒嚴被審判為“內亂主謀”,可謂韓國憲政史上最荒誕的一幕。
而就在法院第三次庭審進行期間,尹錫悅宣布“退黨”。這不是戰略退出,更像是政治棄子在選戰臨近前被趕出牌局。以其“為了黨勝選”的說辭掩飾自身已被邊緣化的尷尬現狀,不僅毫無說服力,反倒進一步暴露出其權力基礎已徹底崩塌。國民力量黨早已將尹錫悅視為“選舉毒藥”,新任黨魁金龍泰迅速完成黨內清洗、劃清界限,如今更是連“象征性保留”都不肯做。尹錫悅的“主動退黨”,實際不過是被逼宮后的自保臺詞,是對現實的被動接受,是政治死刑前的低頭謝幕。
眼下的韓國政壇,已徹底進入后尹錫悅時代。6月3日即將舉行的第21屆總統選舉,局勢已無懸念。根據“蓋洛普韓國”發布的最新民調,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支持率高達51%,領先國民力量黨的金文洙整整20個百分點,改革新黨李俊錫僅有8%。這意味著,哪怕尹錫悅宣布退黨,國民力量黨也幾無翻盤可能。而尹本人,也無力再扮演“造王者”角色。甚至可以說,他的存在本身已成為執政黨最大的政治負資產。
從首爾街頭的抗議潮、國會的彈劾風暴,到法院的審判程序和選民的輿論傾向,韓國社會已對尹錫悅統治時期的強權與混亂做出清晰評判。他曾以“檢察官總統”的姿態強硬上任,承諾重塑秩序、整肅腐敗,卻在實際執政中把整套司法體制工具化、將國家權力變成政治斗爭的武器。他打壓工會、整肅輿論、無視國會、打破三權分立的基本平衡,最終親手摧毀了自己的合法性。
現在來看,尹錫悅的“改革”不過是一場權力自肥的幻術。他不是試圖清理體制,而是用檢察系統換掉原有勢力,將韓國變成一個“檢察-警察-總統府”合一的封閉權力機器。當這一機器遭遇人民反彈,他選擇的不是收手和反省,而是試圖以戒嚴令硬封政治裂縫,最終自取滅亡。
政治的賬,總歸要算。而尹錫悅的這筆賬,已不僅是選票的清算,更是歷史與法律的雙重懲罰。他的退黨不過是權力生命的余震,真正的問題是:誰將為這段動蕩的統治負責?誰來為他制造的制度傷口療傷?誰來修復社會的撕裂?
韓國將迎來新的總統,而尹錫悅,或許將從此走入政治墳場。一個曾高喊“新時代”的總統,最終卻用強權與混亂為時代畫下最沉重的句點。他留給韓國的不是制度遺產,而是一地廢墟。政治生命終結,歷史評價初現,而最終的判決,終將來自人民與時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