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點的成都黃田壩機場,三臺渦扇發動機的轟鳴撕裂夜幕,殲-36第六代戰機裹著等離子隱身涂層直刺云霄。4000公里外的關島安德森基地,美軍雷達屏上卻靜如死水——這款被俄媒稱為“空中規則粉碎機”的國產六代機,用0.0001平方米的雷達反射面積給太平洋對岸上了堂現代隱身課。五角大樓連夜修改的《2035空戰白皮書》墨跡未干,波音車間就掛出F-47概念圖,可185架的采購計劃還沒出會議室,中國航空展館的殲-36模型前已擠滿中東王爺的采購團。
要說殲-36怎么把美軍逼到墻角,得掰開它的“三板斧”。頭一斧砍在隱身性能上,飛翼式布局配合智能蒙皮,雷達波照過來就像拳頭打進棉花堆。去年朱日和演習,藍軍空警-500盯著雷達屏找了三小時,愣是沒發現突防到頭頂的殲-36,最后紅外傳感器報警時,機載激光武器已經完成模擬鎖定。反觀美軍F-22,當年吹噓的隱身技術在量子雷達面前早成了皇帝的新衣。
第二斧子專治各種不服。三臺渦扇-15發動機懟出40噸推力,4馬赫極速能把F-35甩出八個身位。今年四月西北靶場試射,殲-36掛著8噸彈藥玩眼鏡蛇機動,轉彎半徑比殲-20縮短37%,嚇得觀禮的外國武官直捂心臟。更絕的是作戰半徑,從海南陵水機場起飛,2800公里的覆蓋范圍能把關島基地裝進打擊圈,配合射程500公里的霹靂-17導彈,美軍航母躲到第三島鏈都逃不過天降正義。
第三斧子玩的是體系碾壓。殲-36的AI指揮系統能同時操控48架攻擊-11無人機,去年臺海演習,紅軍靠著這套“蜂群戰術”半小時癱瘓藍軍整個防空網。美軍太平洋司令威爾斯巴赫盯著演習錄像直嘬牙花子——他們家的“忠誠僚機”項目搞了十年,無人機和F-35的數據鏈還三天兩頭斷聯。
眼看中國六代機要定規則,美軍急吼吼甩出F-47項目。波音官宣圖上的鴨翼設計看著眼熟?沒錯,這玩意活脫脫是殲-20的遠房表親,可惜東施效顰學不到精髓。五角大樓吹噓F-47作戰半徑超1000海里,可殲-36的2500公里航程早把標準抬到天花板。更尷尬的是成本賬,3億美元的單機造價夠中國造五架殲-36,國會山那幫老爺們聽到報價單差點掀桌子。
看看時間線就更誅心。殲-36從首飛到三次試飛只用了五個月,生產線上的脈動節奏比下餃子還快;反觀F-47項目,特朗普嘴上喊著2025年服役,實際連原型機都沒湊齊。洛馬工程師私下吐槽,現在用的3D打印鈦合金框架還是中國進口的,白宮的技術封鎖令簡直成了笑話。
這場六代機博弈最精彩的,是中美對未來的不同押注。中國把寶押在“空天一體”上,殲-36能爬升到3萬米稀薄大氣層,高超音速導彈改改程序就能客串反衛星武器;美軍還抱著“航母制勝論”不放,F-47設計指標盯著關島防線修修補補,殊不知東風-26D的射程早突破5000公里。當殲-36在珠海航展大秀“太空芭蕾”,五角大樓的將軍們該醒醒了——未來空戰的裁判哨,已經握在了中國人手里。
回頭看看亞太戰略版圖,殲-36帶來的不僅是戰機代差,更是規則話語權的洗牌。日本那12式導彈陣地剛修到九州,福建前線的空警-500就用雷達波給每個發射井做了標記;澳大利亞的B-21轟炸機還沒到位,南海島礁上的紅旗-9BE已經打開火控雷達。這場靜默的軍事革命,正在用渦輪的轟鳴回答錢學森之問:中國人不僅能追上領跑者,更擅長開辟新賽道。
當福建艦的電磁彈射器把殲-35送上云霄,當雄安新區的量子計算機破解星鏈密碼,六代機的較量早已超越武器本身。殲-36的三發尾焰劃出的不僅是飛行軌跡,更是一個崛起大國在百年變局中的戰略定力——未來的空天規則,這次輪到我們來書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