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從哈薩克斯坦參加國際馬業大會歸來,她就直奔富蘊縣的馬基地,然后來烏魯木齊準備科技進步獎答辯,再趕回大學接待到塔里木畜牧科技兵團重點實驗室的參觀人員……塔里木大學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格明古麗·木哈臺這10多天來日程緊湊而充實。
格明古麗不久前獲評自治區先進工作者。1995年大學畢業后,她到塔里木大學動物科學學院任教,從助教到教授,30年如一日將青春奉獻給黨的教育事業,潛心鉆研,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對科研事業的執著熱愛,在畜牧科學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
她身上有很多“光環”。在學校,大家親切地稱她為“雞圈教授”“馬廄教授”;在疆內,她是兵團家禽產業技術體系領銜專家、自治區馬(驢、駝)產業技術體系特聘專家;在國內,她是中國畜牧獸醫協會馬學分會常務理事、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馬文化委員會顧問;在中亞,她是多所高校的榮譽教授,促成所在學校與中亞國家11所高校的交流合作。
5月3日至6日,她前往哈薩克斯坦塞米伊市沙卡里姆大學,參加了國際馬業大會,第一個上臺作了題為《乳用馬的選擇育種、產品創新和市場推廣》的報告,其間獲得了沙卡里姆大學榮譽教授聘書。
“報告剛一結束,我就被團團圍住了。”格明古麗說,他們有的希望能洽談科研項目合作事宜,有的表達了想到新疆實地交流學習的意愿。這么多人拋來橄欖枝,讓她深感自己的報告成果得到了認可。
自2004年起,她就與哈薩克斯坦開始了學術交流,通過國家公派留學等方式,在當地攻讀博士,并學習了俄語。多年來,她積極對接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的11所高校及研究所開展合作,搭建交流平臺。2022—2024年,她承擔1項國際合作項目,引進2名雙聘導師,聯合培養3名碩博研究生,未來還計劃招收更多碩士和博士,加強雙方學術交流與合作。
雖耗費精力,但為推動“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學術交流她不遺余力。去年,為了協助同事李志軍教授進行胡楊研究,格明古麗帶其到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進行了40多天的調查采樣,為其提供翻譯、安排行程等幫助,順利完成任務。
在教學方面,格明古麗特別重視基層實踐,她為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多門課程,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帶領學生深入基層參與生產實踐。在她的悉心指導下,累計培養了3000余名本科生和碩博研究生,為新疆畜牧業輸送了大量技術骨干。
“每年,我有近6個月時間在基層,節假日也多忙于科研、為基層提供科技服務及學生培養,我要求學生要有30%的時間參與基層服務。”格明古麗認為,教學、科研要與生產實際緊密結合,才能培養出真正有擔當、有能力的專業人才。
科研之路,充滿艱辛與挑戰。格明古麗研究的地方品種畜禽遺傳資源領域,需要深入偏遠山區、野外開展實地調查研究。多年來,她帶領團隊深入研究,發現了安集延雞、昆侖馬2個地方品種新資源,并將研究成果應用到實際生產中,在墨玉縣建立了安集延雞遺傳資源保護基地。
“2010年,我在墨玉縣烏爾其鄉發現了安集延雞。”格明古麗介紹,因安集延雞具有獨特的鳴叫聲,可以用于鳴聲比賽,維吾爾族群眾還把這種雞當成寵物來養,有極高經濟價值。
這些年來,格明古麗和她的團隊對安集延雞資源進行了系統性統計,確認現存約1.3萬只,目前,團隊正大力推進該品種的國家遺傳資源申報工作,以爭取官方認定和保護。(范瓊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