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生活在佰你村的石奶引,在政府的幫助下,申請了低保戶,靠著800元的低保費,艱難度日。
她的畫像,曾被印在第四套一元紙幣上。第四套人民幣發行后,她還接受過電視臺的采訪。
村干部拿她的事跡,來宣傳村子。經常有游客過來,拿著一元紙幣,找石奶引合照。對于游客們合照的要求,她也很少拒絕。
不過每當人們看到,石奶引家里,家徒四壁的樣子,都會忍不住議論:“人民幣上有石奶引,石奶引卻沒有人民幣。”
曾接受過采訪,在當地頗有名氣的石奶引,為什么會淪落到要靠低保生活呢?面對別人的議論,石奶引又是什么態度呢?
石奶引出身貧寒,靠織布染布養家糊口
石奶引出生在慶云鄉寨錦村,這是貴州江縣的一個偏遠村落。因為地處偏僻,村民的家庭條件也普遍較差。
石奶引是家里的老大,她還有五個兄弟姐妹。因為家里人口眾多,為了能吃上一頓飽飯,6個孩子早早就離開了學校,干活補貼家用。
身為老大的石奶引,也只在學校待過幾天,僅僅是認識了自己的名字。為了減輕父母的壓力,退學后的石奶引,一直在想方設法賺錢。
她看到家里有一臺老舊的織布機,動了自己織布賣布的念頭。
她用自己靈巧的雙手,修好了織布機,又自己摸索出了織布的手法。
14歲的時候,石奶引就已經能獨立完成織布的工作了。為了讓布匹賣上一個好價錢,石奶引又開始研究,如何給布匹染色。
染色的工藝十分繁瑣,想要短時間內掌握,可以說是天方夜譚。
但石奶引從不灰心,她經歷了一次次地失敗,又一次次地嘗試。
靠著堅韌的毅力,成功地將布匹染色技術掌握。還沒有成年的她,憑借著精湛的手藝名聲大噪。
村子里也有不少村民,都跟著石奶引學習技術。石奶引也沒有任何地保留,都將其傳授給了來學習的村民們。
1978年的一天,當時她去洛香鎮趕集,去買日常需要用到針線。石奶引沒有想到,這一去,竟然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
畫家在貴州小鎮趕集,偶遇侗族少女
這一天,著名畫家侯一民來到了江縣洛香鎮。鎮子上正在舉行集會,不少周圍村落的村民,也都聞訊趕來。
街道兩邊都是商販,道路中間人山人海,好不熱鬧。侯一民就這么慢慢地在人群中穿梭,想要將眼前的場景盡收眼底。
在走到一個賣刺繡針線的小攤附近時,侯一民看到了一位少女,她就是石奶引。她穿著少數民族特有的服飾,戴著一對漂亮的耳環,正在一邊和朋友說笑,一邊挑選針線。
她特有的服飾,和絕美的側臉,讓侯一民靈感迸發。
他三步并作兩步,走到了小攤旁邊,在身后拉了拉少女,對她說道:“你好,我能為你畫一張畫像嗎?”
石奶引先是一愣,隨后輕輕點了點頭,她按照侯一民的要求,側著身子站在街邊,露出了自己的側顏。
侯一民拿出畫板,在人聲嘈雜的街道上,用畫筆勾勒著少女的容顏,時間仿佛也在這一刻停止了。
侯一民
畫完畫像后,她對侯一民說了一聲謝謝,便轉身和朋友們離開了。看著手中的畫像,侯一民更加確定,這就是自己想要的設計方案。
原來,當時國家正在計劃發行第四套人民幣,畫家侯一民,被委以重任。因為他曾參與過第三套人民幣的設計。
他不敢耽擱,當即停下了手里的一切事務,專心去構思設計理念,想要盡快做出設計方案。
第四套人民幣的設計要求,是希望人民幣正面的圖案,都是真實的人物形象。這和第三套人民幣的設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但是第三套人民幣,已經使用了17年,因為間隔時間比較久,社會面貌日新月異,設計理念。已經和以往大不相同。
期間侯一民設計出3套方案,他本人都不滿意。為了尋找靈感,他決定離開北京,去大西北尋找創作靈感。
他的第一站,就是貴州。 在洛香鎮的街頭,看到石奶引的瞬間,侯一民心中有了答案:他希望以民族特色畫像,來完成第四套人民幣的設計。
之所以會在人群之中,一眼看到石奶引,除了她的容顏秀麗之外,她身上盛大的侗族服飾,獨特的耳環,還有侗族的發飾,讓她在人群中看起來十分亮眼,隨后就發生了之前的那一幕。
而石奶引回到家后,她沒有對任何人提起過這件事,只把這件事,當成了趕集的一個小插曲。她的生活,也并沒有因為這個小插曲,發生任何的改變。
她和普羅大眾一樣,結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只不過她的生活,過得很辛苦。
經父母和媒人牽線,石奶引選擇閃婚
石奶引從小就有一副美麗的容顏,小的時候,她常常能聽到,街坊鄰居夸她長得漂亮。等到她到了少女的年紀,更是顯得落落大方。
雖然居住在偏僻的村落里,但她身上的活力,也吸引著許多少男少女。對于石奶引而言,她并不在乎自己的容貌,更在乎自己是否有賺錢養家的能力。
因為性格平易近人,同齡人都愿意和她做朋友。隨著年紀慢慢增長,石奶引身邊,也出現了很多的追求者。
其中有一些人,家庭條件優渥,只要她愿意嫁過去,生活條件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至少不用擔心溫飽問題,但石奶引卻沒有動心。
1984年,父母給22歲的石奶引,張羅了一場相親。經媒人的介紹,她認識了佰你村的石學海。
當地的習俗是,被媒人介紹的男女雙方,要“行歌坐月”,也就是情歌對唱。幾次之后,就知道雙方是否合適了。
石奶引和石學海,在經過幾次情歌對唱后,逐漸對對方產生了好感。雙方父母,也都很看好兩人的感情。
就這樣,兩人迅速成婚,正式成為了夫妻。雖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約,但二人婚后的生活簡單又幸福。婚后3年里,石奶引先后生下了一女一兒。膝下有兒有女,一家人的生活中,也充滿了歡聲笑語。
只是家里的人越來越多,石奶引肩上的責任也越來越大。為了生活,她不得不重新撿起過去的手藝,補貼家用。
為了解決溫飽問題,重新撿起織布手藝
石奶引結婚后,上有老下有小,夫妻二人,都有兄弟姐妹。石學海的家庭條件,甚至比石奶引更差。在結婚之前,他和他的父母,以及六個兄弟姐妹,只能擠在一間殘破的屋子里生活。
結婚之后,他們要一起支撐兩個大家庭。這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小家雪上加霜。為了多賺一點生活費,她又重新撿起了織布染布的手藝。
為了買一臺像樣的織布機,她獨自一人,從村頭跑到了村尾,挨家挨戶地敲開村民的家門,希望能從他們手里湊一點錢。
她跑遍了整個村子,才勉強湊夠了一臺織布機的錢。此后石奶引白天要做家務,干農活。到了晚上,又坐在了織布機跟前。
為了多賺一點錢,她幾乎是沒日沒夜地干,原本細嫩的雙手,充滿了老繭,皮膚也變得十分粗糙。
可石奶引卻絲毫不在意這些,她甚至主動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除了織布染布,還會做繡花鞋和手帕,一起拿到集市上去賣。
在她的心里,能看著家里的日子一天天變好,看著自己的兒女,一天天地長大成人,比任何事情都更加重要。
不過這種平靜且辛苦的日子,還是在結婚后的第三年被打破了。
第四套人民幣正式發行,石奶引成了“名人”
1987年4月27日,第四套人民幣正式發行使用。侯一民畫下石奶引的畫像后,一直保存著。后來他也去過大西南的其他省份采風,也完全確定了自己的設計理念和方案。
回到北京后,他和其他的設計人員,經過交流和溝通后,確定要將石奶引的畫像,印在一元人民幣的正面。
當石奶引看到人民幣上的女子畫像時,才反應過來,這件事恐怕和當年,要給自己畫像的男人有關系。
低調的石奶引,在看到一元人民幣上的畫像后,沒有對任何人提起,畫像就是自己。甚至連她的丈夫和孩子,都不得而知。
隨著第四套人民幣使用頻率越來越高,周圍的鄰居拿著一元紙幣時,看著上面印著的女子,總覺得十分眼熟。
一天,一位鄰居拿著人民幣,來到石奶引的家里,高興地問她:“石奶引,這上面的畫像是你吧,我說怎么越看越眼熟呢!”
被村民認出來的她,也只能承認了這件事。隨后消息一傳十,十傳百,不僅本村的人都知道,石奶引的畫像,被印在了人民幣上。
就連幾個鄰村的,也都聽說了這個消息。甚至連當地的電視臺都驚動了,專門派了人來采訪石奶引,想讓她本人,講一講背后的故事。
村子里突然出了個名人,村干部也沒閑著。他們在村子里的宣傳欄里,貼上了石奶引的照片和故事,來借此進行宣傳。
就這樣,借著石奶引的名氣,原本偏遠落后的村子,搖身一變成了旅游景點,引得不少人來參觀打卡。
而石奶引本人,除了接受了幾次采訪之外,什么都沒有做。她依舊做著自己熟悉的農活,仿佛出名的不是她一樣。
在她的心里,名聲都是虛無的東西。踏踏實實地干活,實實在在地做事,才是自己最應該做的事情。
出名后依舊貧困,靠果樹專家脫貧
2010年,石奶引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辦理了低保戶。因為兒女都已成人獨立,夫妻二人靠著每月800元的低保費,和兒女寄來的生活費,也足夠生活。
一直到2017年,石奶引靠著一位果樹專家,這才徹底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這位專家名叫凌裕平。
當時他來到慶云鄉扶貧,聽說了石奶引的事跡后,主動上門拜訪,希望能幫助她脫貧。凌裕平把種植果樹和水稻,養殖泥鰍和黃鱔的想法全盤托出。
面對凌裕平的熱心幫扶,石奶引心中很是感激,當即就答應了下來。因為此前參加過掃盲,又認了一些字,石奶引開始跟著凌裕平勤奮學習。
遇到難題她也從不退縮,把種植和養殖技術全部吃透,成了村子里的第一個扶貧試點。功夫不負有心人,石奶引也得到了應有的回報。
2021年,石奶引家的年收入,也實現了質的飛躍。自己取得了成果,石奶引也毫不吝嗇,把學習到的經驗,都傳授給了村民,帶領著大家一起脫貧致富。
在艱苦奮斗了幾十年后,她終于靠著辛勤地勞作,改變了家里的情況,實現了脫貧的目標。
結語:
在面對鋪天蓋地而來的名聲時,石奶引本可以借此機會,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她大可走出鄉村,去接受采訪,去一遍遍地講述自己的故事。
她能離開田間地頭,靠著炒作賺錢,輕輕松松地把錢裝進口袋。但她卻選擇了默默無聞地繼續堅守生活。
這種品質,不是每個人都擁有的。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有多少人渴望走捷徑,渴望一夜爆紅。面對外界的誘惑,又有多少人能堅守本心?
或許在旁人看來,石奶引走了一條最艱苦的人生路。但對她自己而言,能陪伴在家人左右,就是最美好的生活。
參考文獻:
《高中生》2008-05-08,《一不留神成“名人”》,作者:羅茜
《貴州日報》2017-12-19,《“人民幣少女”扶貧巾幗英雄石奶引》
《新湘評論》2011-04-16,《人民幣上的普通人今何在》,作者:包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