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氣溫適宜,市民紛紛走向山野擁抱自然,但戶外活動中的安全隱患不容忽視。
近日,柯橋一名市民在山區游玩時不慎被蜱蟲叮咬,經緊急手術才脫離風險。醫生提醒:享受自然之趣時,科學防護至關重要。
32歲的張先生怎么也沒想到,一次尋常的踏青之旅會讓他與蜱蟲“親密接觸”。當天,他攜家人前往山區采摘野果、野炊燒烤。然而,當晚沐浴時,他意外發現左肩腋下竟吸附著一只深色蟲子。通過網上搜索比對,張先生懷疑這是蜱蟲,隨即趕往柯橋區中醫醫院。
接診的急診科主治醫師史明起檢查后證實了張先生的這一猜測。同時,由于蜱蟲口器深深嵌入皮膚,紋絲不動,醫生嘗試常規方法無效后,最終通過手術切開皮膚才將其完整取出。
▲蜱蟲(圖片與本文無關 圖源:健康建德)
據患者回憶,當天全家人在山間采摘樹莓時,曾在草叢中停留較久,期間未注意衣物是否包裹嚴實。史明起表示,蜱蟲叮咬初期往往無痛無癢,但若未及時處理,可能導致發熱、頭痛等蜱傳疾病,甚至引發過敏性休克,腦炎等嚴重并發癥。
新溫回升,戶外活動人群激增,
蜱蟲叮咬風險也隨之攀升。
如何避免類似險情發生?
▲ 圖源:新華社
史明起結合臨床經驗給出建議:市民進行戶外活動時應做好防護,穿著淺色長袖衣褲并將褲腳扎入襪筒,在草木茂盛區域避免皮膚裸露,隨身攜帶驅蟲制劑。歸家后需重點檢查腋窩、耳后、腹股溝等皮膚褶皺部位,對衣物進行高溫消殺,同時仔細檢查寵物毛發,避免將蜱蟲帶回家。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若不幸遭遇蜱蟲叮咬,切勿強行拔除或拍打蟲體。”史明起說,正確做法是用鑷子貼近皮膚夾住蜱蟲頭部,垂直緩慢拔出,或用酒精涂抹蟲體使其松口。若口器殘留體內,需立即就醫手術取出。
此外,被蜱蟲叮咬后需密切觀察局部是否出現紅腫、疼痛、潰瘍等癥狀,以及是否伴隨發熱、乏力等全身反應,一旦發現異常應立即就醫并說明蜱蟲接觸史。
春夏一到
蜱蟲又開始作妖了
它們個頭雖小卻能傳播多種嚴重疾病
掌握科學防治知識
遠離“隱形殺手”
守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安全
來源:笛揚新聞
小編的工資就靠你們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